張毓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堅持黨建帶團建原則,積極探索和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方式,不斷加強團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為研究院穩健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關鍵詞 企業文化 穩健發展 紐帶作用
院團委在油田公司團委和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為推動研究院穩健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以德為先塑品格,孕育“紅色”石油夢,為研究院穩健發展凝聚青春力量。
注重青年品德培養,通過石油光榮傳統教育、油田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全院青年扎根油田、為油奉獻,為研究院穩健發展凝聚青春力量。
一是開展石油光榮傳統教育。通過組織參觀遼1井、遼河油田文化示范基地等教育基地,組織收看《鐵人王進喜》電教片,組織開展“榜樣精神閃光芒·傳遞青春正能量”主題團日,邀請老一代石油人召開“功臣前輩講會戰”座談會等形式,加深了青年對石油精神的認識。立足崗位學鐵人、扎根油田做鐵人逐漸成為青工的行為準則。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戶昶昊、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曹積萬等青年典型先后涌現出來,成為油田技術創新的排頭兵。
二是開展油田形勢任務教育。針對遼河油田預探面積越來越小、勘探程度越來越高、開發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堅持在青年中開展形勢任務教育。11年來,院團委共組織“責任是什么,潛能在哪里,青年怎么辦”大討論44場,開展了“規劃成就未來·奮斗唱響青春”青年職業生涯展報活動2期,青年成才報告會5場,使青年對企業的整體形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自身成長規劃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更多的青年主動投身于油田穩產上產的偉大事業中,在該院144名科研項目經理中,青年占了6成。
二、文化活動促溝通,激活“綠色”青春夢,為研究院穩健發展注入青春血液。
注重發揮團員青年的自身優勢,通過開展“青”字號工程,引導青年釋放激情、滿懷熱情,把點滴感情融入到工作中,為研究院穩健發展注入青春血液。
一是釋放激情,積極組織青年文體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3屆“歌滿研究院”青年歌詠大賽,用歌聲展示了青年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開展了“凝聚·夢想”攝影書畫美術作品展、“身邊的力量”演講比賽、“青春耀遼河·崗位建功業”青工寫作大賽、“走進研究院”電視訪談等,搭建了青年展現個性魅力、釋放激情活力的舞臺;開展了趣味運動會、勘探開發青年足球對抗賽、毽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體育比賽,引導青年舒緩工作與生活壓力。多彩的文體活動受到了青年的熱烈歡迎,參與活動高達13000余人次。
二是滿懷熱情,認真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成立了“4U”志愿者協會,常年不定期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春暖夕陽紅、知識助學、賽會服務等志愿服務項目。先后組織開展了“環保遠足”、“爭做城市守護天使”等義務清掃活動,還院區明鏡容顏;看望了盤錦市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為他們送去歡樂與祝福;開展了義務獻血、募捐等獻愛心活動,共有501名青工進行了義務獻血,為汶川、撫順等受災地區捐款35762元。履責任、講文明、獻愛心的時尚蔚然成風。
三、青春建功提素質,孵化“藍色”成才夢,為研究院穩健發展譜寫青春贊歌。
全面參與青年成才發展全過程,千方百計為青年搭平臺、建舞臺,引導青年在創新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在推動企業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為研究院穩健發展譜寫青春贊歌。
一是強化青工業務知識培訓。結合青年工作需求,在導師帶徒“老帶新”的基礎上,啟動了“以新帶新”成長模式,以團支部為單元,定期開展“青年論壇”、“讀百口井·練基本功”、等青年互幫互助活動,加強青年交流。組織開展了兩屆“青年基礎知識學習年”活動,建立了以“周、月、年”為時間節點的學習成果匯報、發布機制,在青年中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11年來, 5名青工被聘為油田公司技術專家,11名青工被聘為院技術專家,43名青工被聘為院技術帶頭人。
二是搭建青工創新創效平臺。堅持為青年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先后舉辦了“釘子井分析大賽”“職業生涯展報”“五小”成果匯報等青春品牌活動。同時,組織青工積極參加中國石油青年學術交流會、油田公司青年油水井分析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青年脫穎而出。11年間,我院6名青工榮獲中國石油青年學術交流會二等獎,16名青工獲得油田公司青年油水井分析比賽一等獎,形成專利27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49項,油田公司QC成果84項,青工五小成果129項。
四、夯實團建強基礎,培育“多彩”事業夢,為研究院穩健協調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原則,積極探索和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方式,不斷加強團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
一是著力鞏固團建基礎。建立了青年信息庫,定期開展青工思想狀況調查,定期更新青年信息,掌握青年狀況、傾聽青年心聲、了解青年需求,團委撰寫的《關于開展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的探索與研究》調查報告獲得集團公司政研會論文一等獎。定期開展“我的支部我的團”主題團日、青年大講堂等活動,推行“院團委做專”“基層支部做實”的工作模式,指導基層團組織獨立開展主題鮮明、受眾廣泛、效果突出的特色活動,基層青年小講堂開展率達到百分之百,8個團支部的主題團日活動獲得油田公司優秀主題團日稱號。
二是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按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開展推優工作,嚴格“推優”程序,確保“推優”質量,2005年至今,平均每年約有20名青年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新發展的黨員中,有57人是團員。堅持在基層團干部配備、基層團組織建設等方面與基層黨組織進行廣泛溝通,切實為基層團組織工作提供支持。探索QQ群、騰訊通、微信平臺院團干群組的建立,轉發有益信息,打造團組織正能量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