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
摘 要:閱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技能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應強化閱讀能力的訓練,提高其閱讀能力。教師應從閱讀習慣、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教學策略三方面入手,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途徑
閱讀是成功實施語文教學的重要保障,對順利實現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目標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倍趯嶋H教學中發現:盡管初中三年學習了150多篇精美課文,但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其中主要原因是現在的閱讀教學太功利化、應試化,而忽略了閱讀活動的其他重要因素。
一、閱讀習慣的培養
1.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充分發揮早讀課的作用,鼓勵學生閱讀教材課文或自讀課本。課本是語文知識的載體,是開展閱讀能力訓練的必備工具之一。
與之配套的自讀課本則是對課內知識的補充與延伸,是聯系課堂內外的橋梁。教師應鼓勵學生堅持每天閱讀,用心閱讀。另外,充分利用閱讀課的有利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堂閱讀,不限閱讀內容、題材,不限制閱讀方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相關資料閱讀,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養成閱讀積累的習慣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修養的重要途徑,而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積累,沒有積累的閱讀是無效的,是止步不前的。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選擇一些學生必須掌握的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指導學生不斷積累課內外精美詞語,開啟他們美妙的閱讀歷程。在閱讀中要勤動腦、勤動手,做好讀書筆記。一定養成讀書摘抄的良好習慣,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另外,養成做好讀書筆記的習慣,也是一種行之有效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它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涵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更新閱讀教學理念
思想決定著行為。新課程理念的廣泛實施與推進,使教師感受到了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力量。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教師只有轉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理念,才能跟上課改的步伐,適應現代化教育模式。新課程不僅是在教學理念上進行指引,更對教師自身教學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強調新時期的教師要更具創新思維、發散思維。要博采眾長,擴大自己的學識,不僅是掌握自身學科的業務,還要了解非本專業及相關邊緣學科的知識。從而在教學中做到談古論今,旁征博引,為學生創造一個多彩的、豐富的語文世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主動地投入語文閱讀中來。
閱讀,即指師、生、文本三者間的動態對話與交流的過程,是三者間精神靈魂的碰撞過程。閱讀材料的構成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資源,也可是課外的資源,可以是必修的課文,也可是自由選讀的課文。只要是有利學生學習的資源,都可以拿來使用。課內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的重要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與補充。因而,既要重視對課內閱讀材料做好解讀,又要放眼遠方,去觀察、認識課外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及異域文化等。這樣的閱讀才是豐富的、立體的、富有意義的,才能真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迅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靈活運用閱讀教學技巧
1.閱讀興趣的調動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生活實踐,只有在社會這個廣博的大課堂中才能得到進步和發展,才會永葆青春,充滿活力。語文教師應善于為學生創造閱讀的環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活動中。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可見,有效的閱讀氛圍離不開閱讀興趣的激發,這一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2.閱讀方法的指導
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果的有力武器,學生只有在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下,才能完全沉浸在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中,汲取語文的珍貴營養,才能有效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教師一定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一改以往重“教”的觀念,代之以重“學”,變獲得知識為獲取知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就像給了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使他們能夠自由地徜徉在語文的海洋中,盡情獲取知識,收獲成功。這樣的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閱讀活動其實是人類的再創造性活動,它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基石。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機會,多提供一些空間,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讓閱讀教學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參考文獻:
[1]趙文山.語文閱讀的核心策略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5(18).
[2]秦大林.挖掘教材資源,提升教學效率[J].中學語文,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