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英莎++王淑娟
摘 要:在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化學學科實行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善于利用化學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情景、提高實驗教學水平、注重信息素養培育、關注身邊的化學以及加強學科滲透等途徑,不斷改進化學教學,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好準備。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新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綜合國力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創新能力的提高,這必然需要具有獨立人格與創造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更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意識以及探究欲望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即學生既要掌握一些化學基礎知識與技能,還應掌握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并注重基于情感領域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意志。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切實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廣大初中化學教師而言是必須面對的一項課題。
一、善于利用化學史資源
科學教育的現代化程度明顯提高,基于“科學歷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HPS)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也正走向中學課堂。將HPS的相關內容融入科學教學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科學知識發展的基本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元素周期律時,就可以將門捷列夫發現周期律的過程貫穿到教學之中。1860年,門捷列夫為了能夠探尋到元素周期律,對每一種已知元素的性質資料及相關數據展開了搜集,發現一些元素盡管自身存在特性,但是與其他元素也會存在共性。門捷列夫將元素排列組合,發現了元素化學的規律性,并于1869年將其所發現的元素周期律整理后發表,為化學元素研究和近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在教學中融入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史,能夠讓學生明確分類總結的重要性,也會讓他們被門捷列夫執著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不斷地總結歸納自己的所學,夯實并不斷強化其知識,為其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不僅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同時還是創新的精神動力。初中生興趣廣泛,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應當從學生接觸化學開始就注重對其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其求知意識,并且能夠做到因勢利導,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轉換為樂趣進而使之成為志趣,確保學生對化學學習保持經久不衰的探究欲望和動力。
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氛圍的營造,即創造自然平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增長知識。這就需要加強師生的互動,并不是簡單的師講生聽,而是各抒己見、提倡對話、鼓勵質疑,鼓勵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開展廣泛的談論和進行適當的擴展。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上課拘謹的問題,還能夠激發其興趣,引導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地將其創新意識培養出來,進而培養其創新能力。
三、創設課堂情境
在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中,課堂情境無疑是最重要的。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一方面,通過設問、釋疑、推理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新課程改革中的化學教學,既要能夠使學生收獲知識,還應當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學習手段。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圍繞如何能夠提高學生能力這一目標展開,教師由知識的講解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鼓勵學生大膽去做、放心嘗試,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適當的提問,幫助學生更全面、靈活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其素養,培養其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加強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練習,培養并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其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以及獨創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機會,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創造力,保持探索精神。
四、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化學的起步時期,學生開始接觸化學實驗。化學作為實驗學科,通過化學實驗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知識的認識水平,提高其化學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實驗教學觀念,還應當強化基本實驗操作訓練,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實驗習慣。
首先,增強實驗探究性。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實驗,大部分都是驗證性的,在具體實驗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創新能力。具體而言,一方面應當基于探究過程,從實驗中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和本質;另一方面,應當注重激發并保護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其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其次,設計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實驗。初中生思維活躍,對身邊的事情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書本中的化學知識解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象,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設計與學生生活或者社會實際相聯系的實驗內容。例如,對于“CO2溶于水”這一實驗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舉發生在生活中的CO2溶于水的例子,并描述現象。教師也可以舉例說明,如打開一瓶可樂,學生通過透明瓶體能夠觀察到大量氣體(CO2)逸出。教師可以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水后從集氣瓶抽取一定量的CO2,通過活塞的運動對CO2溶于水的實驗作出直觀的觀察。為增加印象,學生也可以自行操作。
最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傳統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諸多危險性實驗,并且很多實驗儀器設備、藥品在初中學校的實驗條件并不具備,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展示這些實驗。
五、注重信息素養培育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信息內容豐富、渠道多樣、傳播迅捷、更新飛速,信息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一旦學生具備了較好的信息素養,則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文化,而這也必將推動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初中化學教學中涉及了空氣保護的內容,這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并且也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由于近年來大氣污染嚴重,學生們獲得此類信息更為容易,收集起來也比較方便,這也更容易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因此,在教學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從“空氣污染物質”“空氣污染導致的環境問題”“空氣污染物來源”“空氣保護措施”等諸多方面查找信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請學生就收集信息的渠道、過程、內容進行廣泛的交流,互相學習如何收集和處理信息。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將增大學生的知識量,學生的思維也將產生飛躍,不再局限于書本,這也為其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六、關注身邊的化學
化學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自己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化學在保證人類生存、改善日常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教育學生認識到衣料的印染、農作物的豐收、建筑材料的制成、燃料的提煉等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這樣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時才會更有動力。
例如,在向學生們講“煤和石油”這一課程內容時,學生們了解到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人類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物質。但這些礦質資源的儲量并不是無限的,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消耗而越來越少,并且其消耗還會造成大氣污染,對環境產生嚴重破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問:“你認為在未來時代中最為理想的能源會是什么?”“如果你是科學家,你將如何開發新的能源?”學生們對此會給出很多種答案。不能統一要求學生答出標準答案,而是要給予學生自由的思維空間,激發其創新的愿望和熱情。
七、加強學科滲透
加強化學和其他學科間的聯系和滲透,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積極地培養學生喜歡質疑、敢于創新、善于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主體發展。
例如,學習氧氣能供給呼吸時,可結合生物學科中呼吸的意義: “有機物(儲藏能量) +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為什么說呼吸屬于化學變化? ②在呼吸過程中氧氣有哪些重要作用? ③為什么說人體每天排泄的水量會比飲入的水量多?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回答,不但掌握了氧氣能供給呼吸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必需的能量,并且還使學生了解氧氣通過呼吸作用能促進排泄的知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國家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越來越重要。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應當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意志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廣大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在自己的教學中積極探索,這也是教育的題中之意。
參考文獻:
[1]劉學慶.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2]李建麗.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0.
[3]朱麗芳.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3):127.
[4]周秋云.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2):46.
[5]姜素芳.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學周刊,2015(19).
[6]宋淑玲.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10).
[7]宋淑賢.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3):175.
[8]孫 洪.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學周刊,2012(6):152.
[9]葉素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賀州學院學報,2005,21(2):83-85.
[10]金麗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成功(教育),2008(4):120.
[11]金 輝.論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其思考[J].華章,2009(19).
[12]姜 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