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舟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其中一項基本內容是數與計算,其同樣作為小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養成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力的養成中又鍛煉了孩子們的抽象思考能力。掌握一定的數與計算的知識將使人終身受益。一般而言生活中最需要的數學知識都是在小學時期就掌握了的,所以小學時打好數與計算的基礎,有助于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數學;計算能力;算理;興趣;習慣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尤其是數與計算的內容,所以其被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主要內容之一,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且學習數與計算還能幫助學生鍛煉抽象思考能力。掌握一定的數與計算的知識將使人終身受益。通常來說,生活中最常見和最受用的數學知識都是在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內容,所以在小學時期打好扎實的數與計算基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會影響成人長大后的生活,受益匪淺。
可是,在我這5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很高。有的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完全只顧著自己推算根本不考慮計算后的結果,并且缺乏運用公式等既簡單又方便的快速運算方式記性計算。還有的人則是非常注重數與計算能力的培養,常常出現許多不該犯的錯誤,并且大多都以“馬虎”的借口為自己開脫。從我個人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來看,我認為要想幫助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就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合理方法,形成良好習慣
(一)落實基本訓練
由于課上的時間有限,計算能力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所以在平時,計算題的訓練也是很重要的,并且要處理好口算和筆算的關系。計算能力的構成包括口算、估算、筆算等,而口算則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也是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計算能力。例如大部分小學都會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高低年級要求不同,低年級通常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20以內的基本加減乘除運算,而中高年級要求口算的內容則大多都是生活中頻繁使用的口算以及借助一些已發現的運算規律和口訣進行口算。
還有就是可以突出每個階段的重點。譬如當需要進行萬以內的加減法時,學生所要掌握和學習的重點則是退位與進位,教師也會多出這樣的題目來鍛煉學生學習減退位數和加進位數,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就這而言較為難的則是連續退位和進位,所以教師可以經常出類似的題目。在第二、三部分的對位則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兩三位數乘法能力的培養;要養成細心的良好習慣,如小數點計算中必須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出題時著重鍛煉學生在運算中是否將小數點對齊,進行乘法運算時有無將末尾對齊;簡便運算則重點練習運用定律、性質和湊整。只有這樣,多練習且明確練習的重點,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激發內在興趣
針對小學生而言,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基于愿意的基礎之上快樂學習,才能更好地記住老師的所授內容和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將教授的內容運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要求其進行計算。例如,用游戲和競賽等方式;低年級可以在一起玩“24”點,還可以說一些趣味數學故事給學生;等等。老師和家長要多溝通,讓孩子經常去便利店買東西,如此也能鍛煉孩子的計算能力。商店也是培養孩子計算能力的最好教室。孩子自己買東西便可以計算支出多少和還剩多少。生活是鍛煉孩子計算能力最好的方式。孩子自行購買中會思考“5角錢是5個1毛錢,那5個1毛錢是多少錢?”“4元錢一個面包,10元錢買兩個面包要找回多少錢?”盡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問題。用錢幣來訓練會使孩子很快掌握計算本領。豐富多樣的數學教學方式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思維訓練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能只顧著讓學生進行計算,還應該通過講解、說的形式來教授學生一定的計算思路和思維方法。與此同時,還應該利用實驗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當然除了傳統的計算方法,還應該讓學生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和一些便捷的計算途徑,如此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不僅如此還要加強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以此來培養學生養成直覺思維。
(四)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計算習慣要求學生必須端正學些態度,認真對待計算不犯不必要的錯誤。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不能用粗心馬虎來原諒學生這種不必要的錯誤。
在數與計算的教學中,應該首先讓學生養成認真看題的習慣。當下存在著以普遍問題是學生們拿起筆就開始計算,沒有認真審題,導致容易出錯誤。所以要教導學生計算之前要認真審題。這個習慣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例如:現在我要求他們在讀題時一定要用鉛筆一個字一個字按順序讀題。我在計算教學中就要求:第一必須先看清楚每一個字符,其次再將運算順序確定,再者則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或便捷的運算方式,這一步學生必須根據題目和數據的特點自行分析,如此才能開始著手計算。
還要讓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卷面的整潔程度、書寫情況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態度,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培養學生養成規范書寫、仔細計算的好習慣,讓作業本保持干凈整潔,字跡不不潦草。接下來是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即做完作業后要對自己的作業本進行檢查,將其中的錯誤進行糾正,尤其是一些低級錯誤,如忘記寫一個符號或將某些數字寫錯了等。我常常會提醒學生至少進行兩次檢查。 同時在教學時,要加強驗算的教學。當下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該如何檢查,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都只是隨意的用眼睛上下一瞥便算是檢查過了。我要求學生檢查時必須拿起筆,就如第一遍做題般再計算一次,如此來督促學生認真檢查。
二、明確目標,扎實算理算法
(一)嚴格教學目標
按照教育部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要求,每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應該區別對待,主次分清,特別是中低年級的計算教學尤為重要,需要認真培養。
計算的正確性是計算把關中最為主要的。然而如果只是要求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對計算過程不做要求, 這同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多數字加法中,學生要學會湊整數進行快速運算。然而,如果學生不會則不僅嚴重拖慢運算速度,很大可能也會影響計算的正確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快速便捷好用的運算規律和方法,不然即便學生最后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但是也不能達到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二)講清算理算法
講清算理,這是關鍵的一步。這一步的目的則是要將計算的規律進行揭露,讓學生知道為何要這樣,這樣做是為了什么。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授課時,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對人民幣單位的熟悉進行教導,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將小數點進行對齊。又例如我正在授課小學低年級時,其中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環節,我是通過用小棒圖捆綁來展示計算的,當梆子滿了十時就捆成一小捆,如此來突出“滿10進1”的計算道理。
總而言之,要改變目前中小學生計算能力較差的現狀并非是某一位老師某一年級便可以的。這不僅要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嚴格教學的要求——重視計算教學,更重要的是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講清算理,在幫助學生學習計算的同時,重視學生的思維,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且給予解決對策,常常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鍛煉,如此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中不能只顧著鍛煉學生的能力,還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熱情,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我們只是引路人,學生們的路都需要他們一步步踏實向前走,而我們則要在一旁一路隨行,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翻過這座大山,走向遠方!
【參考文獻】
[1]李令明. 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J]. 江蘇教育,2007(662):27.
[2]李玉梅. 扎實訓練 提高計算能力[J]. 湖北教育,1999(11).
[3]劉耀南. 淺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 江蘇教育,1995(Z1).
[4]韓峙. 試談影響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心理因素[J]. 家長,1996(06).
[5]呂珍.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 廣西教育,2005(Z1).
[6]徐必華. 加強簡算教學 提高計算能力[J]. 湖北教育,1998(09).
[7]吳靜君. 重視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 小學數學教育,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