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川
摘 要:文章結合川渝地區經濟發展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探索和實踐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的新方法。文章作者認為創新課程設計、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課程教學手段、創新評價機制是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探索的核心。
關鍵詞: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大,國際交流合作越來越廣泛,韓語專業漸漸發展成為外語學習中較為熱門的專業之一。雖然韓語專業教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結合市場與社會形勢,改革與創新韓語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韓語人才依然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探求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實踐,就需要結合川渝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課程設計、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課程教學手段、創新評價機制來實現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據統計,川渝地區現開設韓語專業的院校共有4所。就韓語專業教學現狀而言,課程體系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校企合作不斷增多,師資力量不斷增強。但在韓語專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據韓國貿易協會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目前四川和重慶的韓企分別為242家和150家,產業主要涉及汽車制造業、電子配件制造業、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等。但通過企業走訪和社會調查發現,目前川渝地區韓語人才供求關系發展極不協調。一方面,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另一方面,企業為缺少了解該企業相關專業知識文化的復合型韓語人才而煩惱。
因此,川渝地區韓語專業必須首先從韓語專業課程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改變這一現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韓語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仍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階段,課堂教學主要側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對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不足。其二,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并未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仍處于單一教學階段,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忽視了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這一社會現象。其三,韓語專業師資力量面臨巨大挑戰,教師年齡結構不盡合理,跨學科、跨專業的實踐教學經驗相對匱乏。綜合上述情況可知,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迫在眉睫。
二、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實踐探索
1.創新課程設置
川渝地區韓語專業課程設置應結合地方市場經濟對韓語人才的需求特點,制訂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課程教學模式。一方面,川渝地區韓語專業應將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定向為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調整選修課和必修課的開設比例,設置教學實踐環節,制訂第二課堂實踐學分,增加實踐周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課程設置應突出地方性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設與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韓語課程。如增設“經貿韓語”“旅游韓語”“汽車韓語”“科技韓語”“韓國企業文化”等課程,構建“韓語+X專業”的課程體系,實現以韓語語言知識為基礎,相關行業知識為支撐的課程結構。
2.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課程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式學習較灌輸式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可采取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的方法。只有采用引導教學法,才能充分使學生在各門課的學習中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川渝地區的韓語課堂實踐教學應緊扣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應根據課型的不同和學生個體的差異,安排各類不同的實踐活動,包括專項練習、分主題討論、分組競賽、情景模擬等環節,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意識和專業運用能力。
3.創新課程教學手段
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教學也應該與信息時代的發展相銜接,充分地導入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視聽效果。
第一,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可以通過聲音、圖像等形式從感官上刺激學生接受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第二,引導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不僅可以解決教師在課堂上無法解決所有學生所提問題的矛盾,還可以指引學生根據個體的發展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第三,加強各種專業實驗室建設和使用,如微格教室、同聲傳譯室、新聞傳媒實驗室、報關實驗室,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完成各種模擬實踐實訓,提升學生的其他專業技能,促進川渝地區復合型韓語人才的培養。
4.創新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創新是高校真正落實辦學目標,貫徹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科學的評價機制對川渝地區培養復合型人才尤為重要。川渝地區韓語專業創新評價手段首先應使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方法和手段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并重的評價方式。期中、期末考試應與學生平時課內外學習態度、行為和能力相結合進行評價;口試與筆試相結合進行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進行。另外,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學生相互檢查、相互指正、相互評價的評價方式也應該納入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檢查、反思和提高。
三、結語
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并不是對傳統韓語教學的否定,而是力求韓語教學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進步和發展。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發展歷史不長,教學經驗積累不多,但卻對實際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川渝地區的韓語專業課程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地區特色,不斷進行完善和創新,才能為韓語專業創造出一個美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劉 娜.論高校韓語教學的創新[J].群文天地,2011(12):274.
[2]楊淑清.創新教學理念 打造精品課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6):113-114.
[3]金善子.地方高校韓語專業建設的現在與對策——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8):113-115.
[4]王金明.韓語精讀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135-136.
[5]楊金花.淺談基礎韓語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5):241.
[6]孫福姬.韓國語教學課堂創新與實踐[J].中國科技縱橫,2010(2):
134.
[7]穆莉莉.西部高校韓語專業提升發展的創新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
[8]聶 琨.淺析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的創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2).
[9]王立群.關于高校韓語教學的創新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