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圖書館尚在起步發展階段,它能將普通圖書館做不到的高科技充分實現,可實現在目前已有的技術水平之中對資源信息的全面認知,并無錯誤的將信息進行推送,甚至還會對信息進行一些加工處理。本文針對智慧圖書館做出了進一步研究,對智慧圖書館的內涵以及組成、特點、智慧服務與管理給出了指導與建議。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云計算
智慧圖書館的由來,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2003年,當時在芬蘭奧盧圖書館中發表的文中指出,智慧圖書館不會受到任何空間的限制,是一種可以被感知的移動型圖書館。一直到2009年之后,智慧地球相關理論的提出,人們逐漸對智慧圖書館的理念以及建設開始重視。并且在之后的應用發展中,RFID技術已經在圖書館中被廣泛應用,現在人們所使用的大多數圖書館,皆使用了該項技術,該項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帶來了全新的變革。目前,人們正對智慧圖書管展開了越來越多的探究。
1 智慧圖書館的內涵以及組成
1.1 智慧圖書館的內涵
目前,我國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定義還沒有明確的統一標準,不同的研究學者在根據智慧圖書館的不同功能以及角度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描述[1]。其中包括對云計算、智能建筑、智能服務系統以及智能感知系統等角度進行了探究。智慧圖書館其實就是將智能領域的相關技術運用到對圖書館的各種建設中,從而構建成智能化建筑,是現代化智能建筑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數字型圖書館的創新結合。從智能計算的層面來看,該圖書館是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化高科技設備一共構建形成的,是利用物聯網將智慧化管理服務來實現的。從服務的層面來看,該圖書館對ICT技術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可有序進行圖書館資料的閱讀以及座位的預約等相關操作。從感知的層面來看,該圖書館是將智慧化的感知以及智慧化數字服務進行綜合。
1.2 智慧圖書館的組成
(1)該圖書館的應用發展是對以往數字化圖書館的延伸發展,利用物聯網提供的相關智慧化管理服務,形成一種非常高級的環境發展態勢,也就是說圖書館變得更加智慧化。構成該圖書館的主要因素有,人、豐富的資源以及空間,并且以高科技的技術為前提基礎,以服務為關鍵發展導向。其中,三種要素的核心便是人,其它兩項要素皆是對人進行服務。當然,該圖書管的構建,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也是該圖書館功能實現的重要基礎。服務要始終貫徹在該圖書館的基礎要素中,并與人這個關鍵要素進行緊密解結合。
(2)在對該圖書館搭建的理想化模式當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素理念,以用戶的真實需要為建造的基礎目標,將高科技結合至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當中[2]。其中,每個人之間、資源、圖書館與人之間,各種資源之間、各個圖書館之間要實施互聯共通。無論何時何地,人們皆可利用各種途徑將圖書館進行利用,得到智慧化的服務。該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構架是以高科技技術為支撐,使三個要素之間對互聯共同進行全面的感知,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部署條件下,該項服務可使人們對主要的信息便捷的進行獲取,并且還可對洞察到所需信息的變化。
2 智慧圖書館的特點
2.1 互聯的特點
該圖書館存在外部特征非常明顯,具有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的特點,而圖書館在人以及事物的感知方面,具體表現為感知時空跨越的立體性互聯與共享的信息協同深度技術。
(1)全面感知:是對感知的信息進行全面性的覆蓋,把零碎打散的信息組合成信息的互聯化,把個體信息以及零散的文獻進行整合。將信息的前后臺之間,用戶與管理員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實現智能化接連。值得注意的是,感知的全面性是在三種技術特點之上建立的。
(2)立體互聯性:立體的互聯性就是指互聯的全面性,其中包括對該圖書館進行物理空間的互聯,每一樓層之間、每一層區之間、每一桌室之間,每個計算機之間等全部進行聯通,實現網與網之間、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資源庫與資源庫之間、人與物之間相連。該圖書館館員服務主體之間,服務客體用戶之間的互聯。實現圖書館與跨區域、跨行業、跨國際之間的互聯。
(3)共享服務:將信息進行共享的環境基礎對該圖書館的互聯異常重要。將共享的信息互聯實現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度協同,需將機制以及體制的障礙才可實現。
2.2 高效的特點
(1)低碳節能:現代全球發展的趨勢是倡導綠色節能,該圖書館建設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綠色節能發展,其實現的重要途徑便是低碳節能。
(2)便捷靈活:該圖書管突出的實時性以及及時性,強烈要求對相關管理服務進行整合以及轉型,以便將該圖書館的系統復雜性簡單化,使管理以及服務更加靈活便捷。在應急管理中,要對智能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以便更好的實現服務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的達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解決的措施進行第一時間公布。
(3)整合集群:互聯平臺的發展以及集約平臺的發展,要在跨越網絡、系統以及部門的基礎之上,實施相互融合、對集成進行應用、信息進行共享。并且,要具有可以共享、控制、監督管理等性能。
2.3 便利的特點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下帶動的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有效的對管理方式進行了更新以及提高了讀者的素養,給讀者帶來了非常大的學習變化,提供了就近一體、無線泛在以及進行個性之間互動的相關服務。
就近一體:是構建在以人為本的環境理念之中的服務讀者的服務精髓。使讀者能夠實現在同一空間下進行一體化的學習方案,就近便可以實現,充分暢享在身邊的服務。
個性互動:對于個性化的智能標準服務要求更高,其智能化的程度以及自主式的管理服務,是該圖書館實施高質量服務的實際展現。
無線泛在:無線泛在城市是實現該圖書館的前提基礎,該圖書館開發了非常龐大的潛在讀者群體,這也是我國信息技術環境發展壯大的重要成果。
3 智慧服務與管理
3.1 智慧服務
智慧服務是該圖書管發展的主要路線,其中,該項服務包括了形式多樣化的個性化服務、自主式服務、人性化服務以及泛在化服務[3]。該圖書館能夠將虛擬環境下讀者的信息相關行為和實體圖書館環境中的行為信息進行有機結合,將文獻館藏的有效信息與讀者信息檔案進行有機結合。建設出能夠將讀者個性以及真實需求的反映用戶模型,能夠感知讀者的位置和當前閱讀的內容,自動將與之相關的信息進行推送,進行個性化服務。
3.2 智慧管理
該項管理是保障圖書館能夠有序進行運作的重要措施,進行管理的對象不但是對資源信息、硬件裝備、借閱服務實施管理,還要對圖書館的日常維護,使其能夠堅持走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4]。例如:對圖書館在使用中的能源資源節約管理,對圖書館當中的資源以及館內設施的防破壞以及放盜管理,圖書的保存情況管理等。
4 結束語
總之,智慧圖書館是現階段世界各地圖書館發展的最高階段,是數字化、復合型圖書館成熟發展的一種新形態展現。雖然,世界各國的智慧型圖書館均在建設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在建設理論上還是技術建設上皆有待進一步探究。我國對于智慧圖書館的重視過程中,深刻意識到該圖書館建設的艱難以及復雜,但對其逐步探究的過程中,必將克服重重難點,實現智慧圖書館的普及化。
參考文獻
[1]謝芳. 論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功能與構建[J]. 圖書館學研究,2014,06:15-20+11.
[2]梁轉琴. 智慧圖書館實現的條件探析[J]. 圖書館學研究,2013,14:6-9.
[3]曾子明,金鵬. 智慧圖書館個性化推薦服務體系及模式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15,12:16-22.
[4]劉亞玲. 智與德的共生:智慧圖書館發展愿景[J]. 圖書館論壇,2016,01:31-35.
作者簡介
周琪(1986-),女,湖北省武漢市人,漢,助理館員,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