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摘 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指點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喜歡閱讀、會閱讀,并能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此外,教師還應將學生的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教學進行很好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得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課外閱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們習慣于一篇接一篇的講解,機械地教學生做題,往往忽視閱讀教學的目標的制定和閱讀方法的指導,這樣一來也就造成了教學效率差,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弱,為此,教師不僅要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要針對閱讀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唯有如此,才能是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有所得,學得高效,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一、在閱讀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并深入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基本內容,如文章的觀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等,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要對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了解,這樣才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如可以在學生初讀文本時,要求他們進行較快的通讀,然后基于總的印象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各個局部和片段,直至弄明白文本詞句的含意。學生的認知差異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注意的,如果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很好的照顧到認知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就很有可能影響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要依照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盡可能的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閱讀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讓學生在深入閱讀中,透徹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精髓。
二、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不同閱讀要素
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此外,還要做到重難點突出,合理取舍,很好的分配教學時間。不同文體的閱讀文本,在共同的閱讀規律之外,都有著自身的特點,為了學生就要針對不同的閱讀文本,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記敘文的閱讀,要突出其寫人記事的文體特征,注意掌握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六要素,辨明文本的寫作順序、線索等;散文的閱讀教學,應指導學生掌握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小說的閱讀教學,要知道學生掌握各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小說刻畫的人物形象;說明文的閱讀教學,則要求學生分析說明方法,進而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順序。此外,古詩文和現代文的閱讀教學,也應有所不同。如《陋室銘》一文的閱讀教學,雖然文本短小,但是作為一篇古文,它有著鮮明的音樂美和托物言志的技巧美,并且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十分豐富,對于這類文章的教學,教師不能因為文章的短小就忽略對它的教學,而是要分配更多的教學時間在上面,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入的解讀,突出其中的重難點。如對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入體會。只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才能讓學生逐步學會對重要文章的學習方式。對于一些相對沒有太多難點的文本,教師完全可以放開手,不必投入太多時間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還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要以說帶讀,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文本后,逐步理解文本內容,以便文本的書面語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注重對文章字詞的深挖,還要體現出閱讀理解能力。課前朗讀能夠激發學生了解文本的欲望,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為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換句話說,就是要培養學生對文學之美的感知力。眼、口、耳、腦等不不同器官的綜合運用,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此,可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分組閱讀和班級齊讀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閱讀文本的語言魅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語言本身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美,教師不要只顧著鍛煉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而抹殺了學生對文字本身的感知力。例如,在對《天上的街市》的教學中,可以綜合各個方面,制定最合適的教學目標,在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反復誦讀文本,認真感知文字的內在力量,從而體會作者融入文字中的思想感情。
四、引導學生注重課外閱讀
在新課標的要求中,很明確的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這就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又提出了一項要求。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總結出一些比較適用的教學理念。
1.要讓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閱讀,是人類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戶,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更好的認識世界。讓學生從心底愛上閱讀,而不是讓學生抱著考試的心理去閱讀。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更好感知文字的魅力,進而愛上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大任務。有些學生對閱讀不是太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下功夫了。教師在對課內文本的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課外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課外知識的好奇心,然后適可而止,讓學生帶著在課堂上產生的好奇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就可以慢慢的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對一些文學名著節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涉及一些課內文本中沒有提及的精彩的故事情節和有趣的故事人物,這樣就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有欲望去閱讀,帶著好奇去閱讀。
3.教師在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教學之余,廣泛涉獵,不僅能夠為教學搜集素材,也在逐漸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有更好的引導作用。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教學設施落后,學生沒有很好的途徑去閱讀。這就更加體現了教師的重要性。教師要利用有限的資源,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面,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為學生打開一扇閱讀的大門。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課內文本的教學,合理制定教學目標,還要注重課外閱讀,不光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還要不斷提升我們自身的文學素養,在和學生的共同進步中,做好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盛淑蘭.定西地區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現狀調查及教學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2]張志強.去蔽與創新:孫紹振作文教育思想探析[D]. 福建師范大學,2013
[3]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