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霞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并結合這些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即“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更加暢通,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后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并不理想。作為語文教師,要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下面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頭承擔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任。相比古板沉寂的課堂,學生更愿意接受充滿激情、靈活多變、富有想象力的課堂,只要課堂開了一個好頭,那么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高漲,并快速融入課堂教學,這才算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所以,一個良好的開頭,對于語文課堂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以說,這節課成功了一半。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誰能告訴我,一只烏鴉如何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喝到瓶子里只有一半的水?”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教師收獲了諸多答案之后,可以通過一個簡短的總結開始正文的介紹。又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講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講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使用這些導入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善于運用幽默語言
讓學生在幽默和笑聲中學習,課堂上學生的笑既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也是一種對知識的表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恰如氣氛的、比較幽默的語言,常常會引發陣陣笑聲,這種幽默往往會比清晰的講述更有吸引力,它會使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概念,更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如在教學“紙”字時,為了不讓學生在右下方多加一點,我就這樣告訴學生:“一張潔白無暇的紙是不容許有污點的哦。”在教學“饑”字時,我是這樣教學生記住這個字的:只吃了幾粒米飯,肚子肯定會覺得餓的。這樣,學生既記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義。可見,教學時,將枯燥的詞語教學,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將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課堂中運用幽默語言是藝術性講述中常用的技巧,他是智慧和技巧的結合,是高尚情趣和適當的分寸感以及機智應變技能的反映。幽默應是一位優秀教師所必須必備的品質和能力之一。教師的課堂口語應該是幽默的,教師也應該是幽默的人。
三、巧妙借助多媒體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信息,為他們實現信息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
比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江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我設計制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并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我動情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著鮮艷的花朵,春光水碧,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華。
同樣的在講授《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勢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的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代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這樣,在一節課當中,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布置有效的作業
有人說:“長期無效的作業是對學生的一種慢性自殺。”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要考慮學科間的統籌協調,要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只要學生健康了,愿意做了,作業自然也就有效了。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后,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在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有效的作業,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更好地解放他們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以及時間、空間,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為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增添新的生機和活力。
總之,打造有效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改變自己,敢于掀開有效教學的神秘面紗,大膽實踐,不斷反思,正視課堂。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才能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真正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讓教師在成功中體驗幸福。
【參考文獻】
[1]黃海艷.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7)
[2]金惠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課外語文: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