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琴
摘 要: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基于質量管理方法而提出的一種質量提升策略。PDAC循環質量管理策略可以積極地應用到高職人才團隊精神培養的教學當中,可以用來發現高職人才團隊精神培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全面監控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促進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升,實現高職人才團隊協作精神教育不斷發展完善的目標。因此,基于PDCA循環模式探討其在高職人才團隊精神培養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PDAC;高職人才;團隊精神;培養模式;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40-02
團隊精神是現代社會人才培養急需的品質,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團隊合作質量,需要在高職院校現有教學水平基礎上,找出關鍵問題不斷改進提升。PDCA循環質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發現高職團隊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用以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轉變不當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團隊精神培養能力,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一、制定科學的團隊人才培養方案
1.制定符合專業需要的團隊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的制定團隊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PLAN的基本前提,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應當從學生的本專業出發,圍繞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為學生設置團隊訓練課程計劃,在促進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在專業操作中與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與互動意識。首先,發揮學校骨干教師的作用,根據骨干教師的教學經驗和高職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學生制定較為詳細的團隊人才培養方案。其次,由學校及高職教育專家、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共同審議方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對方案提出整改意見,從而形成較為完備的高職人才團隊精神培養訓練計劃。
2.用團隊人才培養方案編寫具體實施計劃。首先,制定總體計劃的分步實施方案,明確每學期實現團隊精神培養方案的階段性任務目標。其次,根據每學期的階段性任務目標,確立每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出可量化的標準,明確團隊精神培養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任務。再次,將具體目標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當中,能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在高職學生發展職業能力的同時學會團隊合作。
二、進行有效的團隊精神培養教學
1.采用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首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應當與學生專業實踐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專業技術操作中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樹立個體依靠集體的意識。其次,為學生安排互動性學習任務,布置只能合作才能完成的實踐作業,促進學生在主動合作中提升專業技能。再次,為學生設置互相評價、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環節,運用合作與探究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需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為此,應當在加強師生互動的基礎上,促進團隊協作活動的積極開展。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進行充分互動的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實踐,做到在課堂樹立互助友愛的融洽合作氛圍。其次,為學生設置合作性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分工中完成大型實踐任務,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感受到成就感與專業領域的自豪感。再次,積極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關鍵時刻給予學生必要的點撥,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極有效合作。
3.構建必要的合作反饋機制。第一,為了建立良好的氛圍,要對高職學生的心理性情況和專業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為高職院校培養團隊人才做好基礎性的定位工作。第二,評價學生在實踐互動課程中是否得到了成長,通過有效的話語,指導學生努力與發展的方向,促進學生主動地培養和提升自己的團隊協作精神。第三,給學生積極正面的鼓勵,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優點的同時,能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思想觀念認清團隊人才培養的目的與要求,力求通過反饋評價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第四,進一步改進團隊人才培養評價方法,總結出團隊人才培養的科學依據。
三、正確面對高職團隊人才培養問題
1.全面反思實踐教學過程。檢查(CHECK)階段的核心工作在于找出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做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提升教學質量。第一,檢查審視要從教學實踐過程著眼,在全面審視反思學生反應的基礎上,找出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以及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第二,要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監控,在學校督導組的反饋中,教師的自醒中,真正的找到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第三,充分分析現有材料,結合教學日志與學生的作業、作品、實踐結果、考勤情況進行反思,對課程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評價。第四,重視學生的主觀意見,教師善于從學生的動作表情、心態變化、學習情況,能力水平的發展等窺探出學生團隊意識培養情況,從中總結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環節安排是否有效,教學情境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目的最終是否實現,并且對自身教學行為給予全面評價。
2.深入總結課堂教學的問題。第一,教師不注重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沒有充分意識到高職學生對待專業和同學的自信心不足的問題。第二,沒有認識到高職學生對專業前景認識較為模糊、對團隊意識缺乏深入理解的問題。第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能切合實際,開設符合高職學生心理的團隊教育培訓內容。第四,沒能營造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而有效的團隊意識教育。第五,不能幫助學生之間建立較為良好的友誼環境,沒有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搭配。第六,教學內容的設計阻礙了學生自我能力的發揮,即使團隊氛圍較為融洽,也沒有起到鍛煉學生專業能力與團隊意識同步提高的目的。
3.正確認識教學環境的挑戰。首先,大部分高職學校辦學模式僵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而且學生參與實踐機會有限,不能在實踐中充分全面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限制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發展。其次,教學內容更新較慢,學生適應實踐操作環境的能力較差,過時的或者純理論性的知識造成了學生融入實際工作環境的難度較大,影響了高職學生在團隊中作用的發揮,造成高職學生在剛畢業進入工作后,存在著不小的來自合作方面的困惑。再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學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提高專業技能上,學生對他人的關注較少,對培養團隊意識的積極性也不高,這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時雖付出很大努力,但收到的教學效果和反饋往往不夠理想。
四、采用有效的高職團隊人才培養措施
1.建立科學的高職團隊人才培養體系。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職團隊人才,需要建立科學的高職團隊人才培養體系,認真總結高職團隊人才培養中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力提高高職團隊人才培養水平(ACT)。首先,進一步明確培養高職團隊人才的目標,增強課堂教學目標的可行性,不斷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其次,增加課堂教學中培養團隊人才課程的數量,大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豐富和創新團隊協作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必要的團隊合作實踐環境與氛圍,用標準化的方式構建高職團隊人才培養課程內容,保證學生在高職團隊人才培養課堂上接受系統的團隊意識熏陶。再次,不斷增強高職課堂教學的合作互助的氛圍,發揮高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在課堂上依靠集體的力量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在團隊人才培養課堂中得到提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
2.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高職學生與其他大學生一樣,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渴望在社會活動中彰顯自己的價值。由于高職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高職學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學生在心理方面往往缺乏與他人良好溝通的愿望,這就要求高職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首先,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心理引導和教育,促進高職學生從心理上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與價值,讓學生敞開心扉融入到集體的懷抱。其次,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溝通的技巧,學會基本的職業心理學知識,懂得自身怎樣在集體中進行定位,從而讓學生更加科學有效地融入集體。
3.實施科學有效的團隊人才培養評價。評價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評價是進一步對學生施加教學影響的基礎,評價也是改進課堂教學和重新開始又一輪PDCA活動的出發點。為了做好高職團隊人才培養的評價,首先,要對學生使用鼓勵和引導性的評價,促進學生更好地認知自己的行為。其次,全面地使用科學客觀的評價方法,做到廣泛使用現代科學課堂評價方法,積極進行量化指標的評價,從而使評價更有客觀性,能更好地發揮出指導的作用。
五、結論
高職院校團隊人才培養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思路可循,需要從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需要,制訂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不斷促進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接受專業技術背景下的團隊協作訓練。在這一過程中,PDCA循環質量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總結問題,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許崇華,王娜.“PDCA”人才培養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J].科技信息,2011,(23).
[2] 李選芒,趙居禮.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9).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