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博
摘要:在新媒體不斷出現的今天,移動網絡的技術條件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切都表明我們已經進入到了新媒體時代,微影像的概念應運而生。微影像在新媒體土壤下迸發出了巨大的生命力。特殊的技術背景、社會背景、媒介環境推進了新媒體的出現、其傳播內容和傳播行為,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微影像的交流方式直接關系到新媒體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微影像;傳播;交流方式
在微信、微博快速發展的“微時代”背景下,使新媒體技術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從而微影像應運而生,使我們邁進了“微影像”時代。微影像技術的日漸成熟,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新媒體藝術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它滿足了廣大受眾“碎片化”消遣的需要。微影像內容即簡單又充分,具有制作時間短、投資少、交互性強等特點。在新媒體的伴隨下,微影像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傳媒公司、各大高校、網絡平臺甚至于草根大眾等各領域人群的關注,并且快速廣泛的蔓延至世界的各個角落。
媒介是文化藝術的延伸,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新媒體藝術的手段實現了人們感官的延伸,正在改變人類的表達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到了微影像時代。在當今的媒介社會,影像視聽語言將縮小受眾的文化背景、種族和地域界限的限制,以影像為媒介的傳播方式進行傳播。微影像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快速傳播,已經逐步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XMOV世界微影像節”的興起和傳播將大大提高和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它將使世界各國人民創造一個新的互連方式。關于探索的語言,跨越文化和種族的語言障礙困難重重,我們缺少共同的交流方式,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低估了跨語言跨文化交流的價值震撼與力量。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應用,大大增強和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微影像這一方式表達了對家庭、生活、自然、社會等等的一切,可以說形成了人類跨國界、跨地域、跨種族、跨文化的交流,這也是成為社交網站的一種新的潮流,這種社會潮流為推動全球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人民的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和平友誼、相互合作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XMOV世界微影像節”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它正在以我們的意志所不可阻擋的趨勢迅猛的躍進了文化產業的舞臺,我衷心的祝愿“XMOV世界微影像節”能以中國夢為精神導向,繼承創意、娛樂、大眾的宗旨,以全球文化正能量的交流和傳播為己任。
創意源于思維,思考源于未知,正是這種未知,推動人類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交流方式。
娛樂,是人類自我滿足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改變,也重新定義了人類的交流方式。
從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方向來看,它的社會屬性日漸壯大。它似乎已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并逐漸成為聯系世界信息的中介,也成為當代文化的接口,人們與它溝通,學習和掌握世界。在未來,傳播藝術將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的藝術將更加注重文化與交流。與此同時,新媒體藝術將成為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橋梁。它將允許我們每個人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接觸它,感知它,品味它,并做出我們自己的選擇、判斷和行動。新媒體藝術是利用這樣一個橋梁,影響人們思考和行動的方式,促使藝術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藝術走向大眾,走向更開放的位置。
人們價值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禮儀方面不同,興趣習慣不同,其接受教育等在各個領域的差別,語言的阻隔,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飲食、穿著等,都會成為影響他們相互交往的要素。
一、感知
感知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人們對外部刺激的反映,對外部情況的偏向性、接受的先后順序,是由該地區的風俗習慣決定的;另一方面,它會影響跨文化交流時文化的發展和感知的形成。
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研究感知或認知對交流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在交流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障礙和差異,主要是由于感知方式上的差異形成的。要進行良好的溝通效果,我們務必要去了解來自不同文化環境中大眾感知世界的差異性,尋找其共同點。
二、成見
當我們突然進入一個很少有我們熟悉的標志和符號出現的情況下,我們將會感覺經歷了一個非常煩惱,令人不安的情景——文化沖擊。我們會感到焦慮,甚至失去自我,感覺到非常的無助。在這種情況下,成見就會經常出現,成見常常是不可躲避的,但它常比猶豫不決或含糊不辭的狀況容易被人接受,因為我們多數人都很怠懈,不愿意自覺的去了解不同環境中他人所擁有的必備技能,我們就問心無愧地按照錯誤的訊息來減少疑問狀態下所產生的擔心和痛楚。但是,問題是,成見行為在我們腦中的呈現圖像,經常是僵硬的,難以改動的,其作為防御的機制是不恰當的,往往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必須意識到,所有這些偏見,對于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是完全無用的。
三、種族中心主義
種族中心主義是人們作為某一特定文化成員所表現出特殊的優勢感。是一種以自身的文化價值和標準去衡量和判斷其他文化環境中的群體,他們的生活環境,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
所有的人都經歷了促進民族中心主義的發展過程。人們知道如何通過教育來行動,通過觀察周圍人的行為,對一個特定的制度和系統也越來越熟悉。從文化的角度看,假設另一種文化能采取"最佳的方法”去做事似乎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早期文化的差異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存在著隔閡,人們不愿意去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四、缺乏共感
缺乏共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認識、理解和評價事物,而不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用他人的眼光看問題。缺乏共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在正常情況下,換個角度去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去感受其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差異。其次,溝通態度的差異性,也會阻礙其共感的產生。假如一個人比較自大,目中無人,獨斷專行,不聽取他人的意見,那么我們就很難與他們產生共感。第三,缺乏對某一群體、階層或個人的理解也可能會阻礙共感的發展。如果你從來沒有了解過異國的文化,或從事相關事業,我們就很容易誤解別人的行為。這類知識的匱乏,可能導致我們不能理解某些跟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不相關的行為。最后,我們腦海中呈現的種族和文化相關的成見,也是導致缺乏共感的潛在因素。
“XMOV世界微影像節”的主題是參與交流,它將給全球視頻愛好者一個機會,搭建視頻拍攝創意展示和傳播的平臺。不受種族、地域、文化等限制,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無論你是誰,在哪,做著什么樣的工作,你都可以成為自己或他人的導演。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XMOV世界微影像節”將會更加迅速的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發展成為人類不可阻擋的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