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清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氣氛直接影響小學生語文知識的接受狀態及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尋語文教學氣氛的營造方式方法,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功收獲語文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那么,探尋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成了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氣氛呢?
一、把握最佳的教學心態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時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心無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知識高尚的情趣。此外,還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
三、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心態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并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于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五、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可采用:1.展示知識魅力,激發探究興趣。語文知識本身蘊藏著一些有趣的規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內在魅力,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探究欲望。2.激發需要的火花,不斷激起認知內驅力。我們不僅要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常地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斷從內心迸發出需要的火花,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出小學生需要的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小學生的素養和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