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有
摘 要:建設和諧課堂,落實語言點,以學生發展為本,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農村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點,農村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中國大多數人口的素質發展。所以,要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就要求我們農村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
下面就本人在農村初中工作多年的教學經歷,談談提高農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一、注重和諧課堂的建設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欲望。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2.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構建
1.創設情境,合作學習。目前最佳的課堂教學合作模式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應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培養好合作組長、宏觀調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更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情境。
2.走向學生提問的課堂。學生提問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也就改變了課堂的結構形式。學生的提問使學生從他主走向自主,使課堂的對白變成對話。
3.實踐感情--活動性學習。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活動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式和發展,體會學習語文的過程和方法。
4.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大力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舉個例子來說: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競爭。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備課的針對性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上,我們要根據當時的條件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開放課堂。由于農村的現代化教育資源落后,沒有城鎮那樣的多媒體,沒有flash課件制作的技能和時間,有些教材對農村孩子的教學就顯得抽象、單調,但是,我們農村也有農村的教育資源,我們可以用類似的已有資源去替換,這樣孩子學習起來就有趣得多,課堂實效當然就更高。
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把自己積累和沉淀的學習經驗與策略作為教學資源,這樣更有利于、更恰當地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并且這樣選出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