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霞
摘 要:合作學習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吸取百家之長,獲取多方觀點,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拓寬了知識面,也促進了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探討了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既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也符合時代的要求,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使高中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機,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選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提高合作的價值
要想提高合作的價值,必須選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一般來說,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此外,開放性的問題解法多種多樣,結果不唯一,也適合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考慮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時往往不夠全面,個人獨立思考的時候會有一定困難,這個時候他們迫切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小組成員之間的觀點不斷碰撞,這樣,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自然就提高了。
二、優化合作學習策略,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1.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欲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由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于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4.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
5.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科學組建,合理分工,明確規則
語文教師組建合作小組時,可以遵循“組間平衡,組內差異,優勢互補”原則,按照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既有利于學生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還可以采取學生自愿組合的方式,即學生根據自己平時交往所在的小群體,改變平時固定的座位,自己來選擇學習伙伴,學生把握了建組的主動權,這樣建立的小組有較強的凝聚力。小組成員的分工必須明確,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時,要根據組內學生的差異進行角色分配,實現組內的差異互補,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學困生一定也要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使之感受小組學習的成功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否則部分學生“主動自覺”地無所事事,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當然,還要有合作學習規則,讓學生按規則來進行。如讓各小組先思考,想出較好的辦法,然后小組討論,各小組討論后由組長綜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組最好的方案,由各匯報員向班上匯報,確保方案是人人所想。
四、教師是合作學習的引導者
1.合作學習前的引導。教師在講新課之前都要提前發下導學案,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了學習目標,重難點,而且通過做題對文本也做了全面的預習,為下面合作學習的進行鋪墊。這個環節要求導學案要精,要求教師要批改導學案,提前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設置下節課的重難點。
2.合作學習中的引導。教師在小組合作性學習活動中,應該至始至終在各組間巡回,觀察學生的分組學習情況,以便清楚地知道他們是否明白了布置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不明白此時的學習任務,就要細心解釋;如果學生的思維不流暢,教師可停下來參與其中的討論,為他們指出問題所在并讓學生自行解決,不輕易地給出答案;如果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出現困難,教師要建議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動,如更換組員角色、使用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小組學習氣氛重新活躍,學習活動得以繼續進行。有時,小組合作學習中也會出現大部分同學討論得津津有味,個別學生卻默默無語的現象,教師應關注這些同學,通過問他們在思考什么?有什么想法?將他們的思維引導到學習的內容上,幫助他們盡快加入到小組合作性學習中。
五、教師要著重注意通過評價機制引導整個小組合作的風氣
高中生心智尚未成熟,不可能完全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和精髓,也就無法完全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此時是否客觀評價團隊合作的效果,就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第一要看學生小組的整體功能有沒有充分發揮。團隊學習必須以全團隊成員為主體,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小組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要看每個團隊的成員是否都在積極參與團隊,每個團隊成員在合作中是否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第三,要看團隊成員如何在合作探索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良好的團隊合作下,每一名學生都是應該可以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的,這也是團隊合作的精髓和應有之義,否則合作學習所謂的促進發展作用也就不可能充分的表現和發揮。
總之,合作學習的實現需要切實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作為基本保障,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進行研究已成為教育界目前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敏. 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23) .
[2] 史海英.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 學周刊. 2016(07).
[3] 蒙小平. 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 求知導刊. 2015(08).
[4] 劉玲雙. 淺談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 學周刊.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