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及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逐漸增多,而待就業大學生比重亦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導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文章從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探索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醫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作為現代社會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就業能力,本質上是指大學生個體所具備的能力或水平,能夠充分體現一個大學生的素養和綜合實力,并且可作為用人單位衡量一個大學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中西方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定義有所區別,西方國家對就業競爭力的定義多側重于學業和就業方面;而我國關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定義,除就業和在校成績外,還涵蓋社交關系、人際溝通能力等。
目前,研究者根據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類型和重要程度,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劃分為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等。其中核心競爭力包括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養、責任心以及學習能力,是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基本條件。基礎競爭力則包括大學生的表達、交際、團隊等能力,基礎競爭力的強弱是決定大學生能否就業的最直接因素。環境競爭能力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包括學校、家人以及就業政策所帶來的壓力等多方面因素。
所以,為了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必須加大大學生就業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引導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擇業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
二、醫學生就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因為近年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醫學生的就業問題和現狀得到大家的關注。造成醫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原因眾多,主要表現為醫學生就業期望值高,自身缺乏較強的競爭力和職業素養,缺乏實踐經驗,醫院醫護人員崗位逐漸飽和等。但最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醫學院校在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沒有發揮應有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如只注重記憶醫學知識,輕視職業道德教育;只重視掌握醫療技術,忽視思想政治修養;偏重在校期間的文化知識教育,忽視臨床實習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進一步加強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醫學生就業競爭力,對為我國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有著不可磨滅、無法取代的重要意義。
三、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醫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意義
1.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明確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
在本科學習階段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使醫學生成為一名“三觀”正確、思想高尚、愛崗敬業的合格的醫務工作者,從而有利于醫學院校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從社會現實方面來看,當前的社會環境迫切需要醫務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
2.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起到引導作用
醫學生在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之后將走上醫務工作崗位,其工作對象的特殊性以及工作職責的嚴謹性,都要求醫學生應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此,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國現階段醫療事業建設的方針和政策要求,即提高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培養職業操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患者提供有效護理和關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積極服務人民、回報社會。
3.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緩解當前的醫患矛盾
就當前社會現狀來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緊張,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為社會風氣不良,醫患之間缺乏溝通。為了改善當前惡劣的醫患關系,當今醫學生必須遵循古訓,加強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精神修養,成為受患者信任愛戴的醫務人員。
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1.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醫德觀念
(1)醫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醫德觀念,堅持“醫理博精,德能高邃”的理念,豐富自己的醫學知識。同時醫學生應培養自己的正確思想理念,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時時提醒自己,將其作為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信條,正確詮釋一個高尚的從醫者該有的情操。高校通過醫德觀念培養和相關教育,能夠幫助醫學生深刻認識醫德的重要性,受到熏陶和感染,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從而將正確的思想轉化為自己以后的從業行為準則。
(2)學校應定期開展弘揚醫德觀念的講座或活動,鼓勵醫學生積極參加。講座中可以適當邀請一些知名大家開展主題講座宣講活動,使醫學生對臨床工作有更為深切的了解,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講座中,向學生講述如何正確處理臨床問題和開展護理工作,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保持真心,關愛患者。
2.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與醫學專業教師相互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性
通過將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與醫學專業教師的課程進行結合,定期開展主題班會,講解一些臨床案例,倡導其中的思想政治理念,從而使學生對其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代醫學上的一些重要發明和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職業榮譽感,使其對自身的職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培養醫學生對醫生職業的熱愛之情。
3.強化社會實踐和醫學臨床環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
醫學生不是獨立于社會和醫院而存在的,課堂中所學知識需要與實踐相結合,為最終走上職業崗位、順利適應并勝任所負責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因此,社會實踐是醫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較為關鍵,因此實習階段需要針對學生加強教育和指導。實習期間,醫學生充分暴露在社會和醫院的環境下,對該崗位會有更深的感悟,從而發現一些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同時,醫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夠與患者直接接觸,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是醫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實習期是醫學生醫德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此階段應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醫學院校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只有通過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將我們的醫學生培養成觀念正確、思想高尚、愛崗敬業的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醫學院校加強本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圍繞醫學專業特色來開展, 注意尋找思想政治知識與醫學知識之間的共同點和相似處,在完成思想引領、政治引導的基本任務之外,應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而職業素養教育也正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玉輝,王恒根.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2]王瑞萍,樓旭明.大學生就業能力競爭分析及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師,2007(S1).
[3]許張曄,池美珠,趙 峰.在婦產科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