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7.079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雙胎妊娠圍產結局的相關因素。方法 對該院產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分娩的122例雙胎妊娠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影響雙胎妊娠圍產結局的相關因素進行歸納總結。結果 122名產婦中,有30.33%(37/122)產婦出現了不良妊娠結局,影響雙胎妊娠圍產結局的主要因素為絨毛膜性,對雙胎預后影響最大,同時各種妊娠期合并疾病、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也是影響其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胎妊娠屬于高危妊娠,臨床上應早期確定絨毛性,加強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根據合子性及絨毛性、有無合并癥選擇分娩方式,以期降低不良圍產結局的發生率。
[關鍵詞] 雙胎妊娠;圍產結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1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a)-0079-03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inatal Outcome of Twin Pregnancy
ZHAO Ji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Chuxiong Peoples Hospital, Chuxiong, Yunnan Province, 6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inatal outcome of twin pregnancy. Methods 122 cases of delivery women with twin pregnancy giving birth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of perinatal outcome of twin pregnancy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In the 122 cases of delivery women, 30.33%(37/122) had the adverse pregnant outcome,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of perinatal outcome of twin pregnancy was chorionicity, which had the biggest effect on the twin pregnancy prognosis,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combined diseases during the pregnancy period and the selection of delivery method of women are also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pregnant outcome,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win pregnancy is a high-risk pregnancy, and we should determine the woolliness in the early stage in clinic,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pregnant stage and delivery stage and select the deliver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zygosity and woolliness and the complications exist or no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Key words] Twin pregnancy; Perinatal outcome; Influence factor
近年輔助生殖技術廣泛開展,多胎妊娠發生率明顯增高,多胎妊娠易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貧血、胎膜早破及早產、胎兒發育異常等并發癥。雙胎妊娠孕婦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各種不良反應以及異常狀況出現的頻率較高,因此將其歸為高危妊娠的范圍,雙胎妊娠往往比單胎妊娠更容易出現妊娠不良結局,對母嬰健康構成威脅[1]。為了有效的改善這種狀況,該研究便利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122名孕婦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可能出現妊娠不良結局的相關因素,為雙胎妊娠產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產前檢查、臨床處理等措施,以期降低不良圍產結局的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產科進行分娩的122名雙胎妊娠產婦作為該組原因分析對象,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65±3.11)歲;孕周30~40+1周,平均(36.25±1.23)周;初產婦87名、經產婦35名。孕檢結果顯示,122名孕婦的胎兒均處于健康狀態,不存在畸形等其它先天性疾病。
1.2 分析方法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雙胎妊娠患者出現妊娠不良結局的相關影響因素,因此需要對妊娠不良結局的表現進行合理的判定,以便記錄該組研究中出現妊娠不良結局的頻率以及總結歸納相關影響因素。
妊娠不良結局主要包括:妊娠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妊娠期膽汁淤積癥、貧血、胎膜早破;圍產兒不良結局:早產、窒息、黃疸、腹瀉、感染、肺炎、肺出血等。
1.3 觀察方法
記錄該組研究中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情況,分析產婦的臨床病歷資料,具體包括:絨毛膜性、妊娠合并癥、分娩方式等。全面觀察并分析新生兒的身體質量情況,并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展開為期30 d的隨訪。
1.4 統計方法
影響雙胎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錄入與整合,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22名產婦中,有30.33%(37/122)產婦出現了不良妊娠結局。
結果顯示,該組觀察指標內容均與雙胎妊娠結局存在明顯的關聯性,影響雙胎圍產結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受孕方式的不同,輔助生殖受孕的雙胎圍產結局明顯優于自然受孕;胎膜早破因素,雙胎孕婦若合并胎膜早破則圍產結局可能不良,未出現胎膜早破的孕婦圍產結局較好;未合并妊娠糖尿病雙胎孕婦的圍產結局優于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婦;絨毛膜性,雙絨毛膜的雙胎妊娠結局優于單絨毛膜雙胎的妊娠結局;分娩方式,實行剖宮產的圍產結局明顯優于順產者的圍產結局。以上兩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參見表1。
此外,孕婦的年齡,有無合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有無合并前置胎盤、有無合并子癇前期、孕婦年齡等因素對雙胎圍產結局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證明,雙胎妊娠更容易引起母嬰并發疾病。比如,母親可能會出現早產、貧血、羊水過多甚至是流產;二胎兒則可能出現生長受限、呼吸窘迫甚至是畸形等問題[2]。因此在臨床中,一般在雙胎產婦的妊娠期及分娩期為其予以特殊的治療和護理[3] 。單絨毛膜性雙胎妊娠胎死宮內的風險是雙絨毛膜性雙胎的3.6倍,在24周前發生流產的風險是后者的9.18倍[4],單絨毛膜性雙胎可能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如雙胎輸血綜合征、雙胎動脈方向灌注系列征及雙胎選擇性生長不一致等,且由于胎盤存在血管交通吻合支的特點,如果一胎發生胎死宮內,對存活胎兒存在發生腦損傷的風險。因此診斷絨毛膜性對雙胎的評估及妊娠期管理至關重要。
該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的絨毛膜性、受孕方式、分娩方式等情況均與其不良結局的出現存在著顯著的關聯性。從文中結果可以歸納出,致使雙胎妊娠產婦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早產、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單絨毛膜性等。該組資料中,剖宮產發生率過高,達85.25%,根據文獻報道[5],2011年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納入了465例無合并癥的單絨毛膜雙胎,結果陰道試產的成功率為77.00%,試產過程中死產的發生率為0.80%,37周后經陰道分娩,圍產兒死亡率為0.70%。因此,雙胎妊娠過寬放開剖宮產指針沒有太大益處,反而要面臨剖宮產的手術風險。芮燕京等人[6-8]所進行的相似研究中,認為雙胎妊娠產婦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原因,與產婦有無子癇前期、妊娠期是否存在疾病病毒等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可見,雙胎妊娠產婦的妊娠結局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妊娠期間,一定要為產婦予以必要的對癥治療,將危險性因素降到最低[9]。
該次觀察中,不良結局的雙胎妊娠大多發生在33孕周之前,大于33孕周雙胎胎兒的死亡率較低,因此,應當重視孕周大小,盡量使孕周延長,以提高胎兒的存活率。孕周因素是影響妊娠圍產結局的主要危險因素,未足月妊娠對胎兒的不良影響較大,應該全面考慮雙胎孕婦的分娩時機,孕周若小于31周,應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使孕周延長,此外,雙胎胎兒若是頭位,最好進行陰道分娩,不是頭位者,應慎重評估胎兒的存活能力,慎重考慮剖宮產的可行性與安全性,最大程度的保證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影響雙胎妊娠結局的因素較為復雜,只有通過全面的妊娠期監護,早期明確絨毛性,以及完善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預防早產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才能進一步提高雙胎妊娠結局的安全性,為母嬰健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華少萍,胡春霞,張宏玉,等.雙胎妊娠臨床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0):4668-4669.
[2] 侯麗,鄭劍蘭,汪文雁,等.IVF-ET后雙胎與自然受孕雙胎的臨床結局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4):2343-2345.
[3] 鄭彩霞,王秀瑩,盧曉寧,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雙胎妊娠的臨床結局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10):1422-1423.
[4]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胎兒醫學學組.雙胎妊娠臨床處理指南[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5,18(8):561-562.
[5] HackKE,DerksJB,EliasSG,et al.Perinatal mortality and mode of delivery in monochorionic twin pregnancies≥32 weeks of gestation: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JOG,2011,118(9):1090-1097.
[6] 芮燕京,戴毅敏,宋文英,等.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婦雙胎妊娠的結局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6):370-373.
[7] 陳鳳霞. 雙胎妊娠44例妊娠結局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4(10):3-5.
[8] 梅吉,喬東艷,徐玉娟,等.雙胎妊娠并發子癇前期臨床比較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3(3):272-277.
[9] 姚曄儷,張珂.臍動脈S/D值在雙胎妊娠中監測圍生兒結局的臨床應用[J].浙江醫學,2012,34(13):1167-1168.
(收稿日期: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