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娟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做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基本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立足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目標,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長。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學數學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構建科學的數學學習小組。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和個人稟賦,他們的對學生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的學習習慣、數學基礎、個人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將學生分成ABCD的四個層次,按照小組之間同質、小組內部有層次的原則,進行小組組合,每一個小組6人為宜,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又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合作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每個小組選取其中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學習組長,也可以實行輪流擔任的原則。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能夠強化他們的學習效率,又能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步。
例如,筆者結合平時的上課互動、作業反饋、測試以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觀察,將本班學生分成了8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每個小組內都有一個數學成績較好、數學興趣濃厚的學生,確保這個學生能夠帶動其他成員學習數學,在合作學習中能夠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組織和幫助成員更好地學習。如果成績優秀的學生本人綜合素質能力較強更好,由他擔任組長,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最為中心發言人進行學習展示。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并積極評價,對表現較好的學生和小組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以此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真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科學組織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精心組織,合理引導,讓學生都能夠圍繞具體學習任務積極學習,主動探究,高效合作。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于一些學生容易發生疑問的地方鼓勵討論,對于更利于他們豐富學習方法、加深認識的地方組織探究,以此強化他們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設置的問題需要體現一定的梯度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探討中由簡單到復雜,還要和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他們的合作學習探究興趣,幫助他們學會運用數學思維來分析基本的生活問題,感知數學的價值。同時,作為教師還要合理安排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真正發揮合作探究的作用。遇到學習重點和難點時,讓學生進行探究,能夠充分利用他們的挑戰欲望,發揮集體的智慧,切實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遇到分歧時,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討論的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針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學習,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拓展思維,豐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訓練學生小組合作的基本方法程序
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還沒有形成較好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習慣,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地引導,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做好教育引導,教給學生基本的合作學習方法,設置合理的合作學習程序,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效學習。首先,合作學習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需要先自主研究,然后進行問題探討、方法交流、相互質疑、共同進步。其次,需要學會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需要做到相互交流,認真傾聽,做到尊重與包容,遇到問題和分歧,圍繞問題尋找方法。找到一般性問題,相互幫助,分析講解;共同性問題,相互合作,一起思考,甚至可以請教其他小組和老師。
例如,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首先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公式和運算方法,這個很容易記住。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嘗試把三角形能否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以此深入理解公式的原理,小組成員自己動手去做,然后與他人合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經過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恰到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總之,小學數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能夠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讓他們能夠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魏敏.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
[2]蔣欣宏.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