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剛
摘要:初中英語聽說課主要目的在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創設真實語境,通過恰當合理的聽說活動鏈實踐,讓學生感知、體驗、參與、探究和互動合作,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以所教學的一節公開英語聽說課為案例,分析聽說課課堂活動鏈的設計特點,探討提高聽說課課堂活動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聽說課程 教學實踐 關注學生 活動鏈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聽說課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聽說教學目標缺乏整體性和層次性,聽說活動之間缺乏邏輯關聯,這就要求聽說課教學設計需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結合目前學生的英語水平,設計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情景,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代入感。除此之外,聽說課教學設計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關注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加工整理,由易入難,循序漸進,提高課堂效率。
二、一節公開課案例分析
(一)教學背景
本文所述教學案例所用教材為上海牛津英語7A第九單元課文《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主要圍繞話題“國際食物節”展開。該案例為本人英語聽說公開課案例,要求學生掌握并運用詢價,報價,議價,成交,付款方式等生活交際英語。鞏固本單元學習過的或已知的食物表達,掌握買賣時基本句型運用,嘗試使用拓展句型。所以這一課既是復習又是拓展,強調學生在聽懂理解后的語言反饋。
(二)教學過程
本案例教學過程分為六大教學環節:Lead-in,Pre-listening,Text: Listening,Sentence patterns: Speaking,Using Language:Speaking以及Assignments。
(三)教學效果
課堂上學生的積極互動反應,以及最后語言輸出階段學生的熱情高效的產出,可以看出該堂課的教學效果較好。根據學生心理、認知規律來設計課堂教學,創設了行之有效的活動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可以說本次課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
三、英語聽說課課堂活動鏈設計特點
聽說課課堂活動設計基本包含六大基本要素:情境、任務、語用、思維、互動、參與。本節課恰當得將以上六個要素進行有效的融合,以任務導向為基礎,整合知識與教學內容,通過設置有趣的情景,吸引學生的參與,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一)設置情境,興趣為先
初中生目前還在一個比較稚嫩的年紀,高深、枯燥的知識如果不加處理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聽說課的目的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所以其設計應盡可能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如本文探討的案例,在課前,由于讓學生們提前準備了自己制作的宣傳海報、價格表等,學生們對于這次課程十分期待,興趣得到了激發。而在課程一開始,本課程就通過視頻的播放、填詞游戲和對抗戰的進行讓學生們更感到了切實的參與,對接下來的課程內容興趣十足。
(二)由淺入深,任務高效
在聽說課的設計中,學生們由“聽”到“說”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在課程的設計上更是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比如在聽說課期間,應該先聯系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做到復習鞏固的工作,然后逐漸引入新的知識,讓學生們易于接受。在課程結束時,盡可能為下節課的新內容做鋪墊。這樣一個良性的循環,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的連貫性,符合“二語習得”的一般規律,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也有利于知識的正遷移。
(三)積極互動,發散思維
英語聽說課與其他課程的區別在于它十分注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應該鼓勵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想象英語場景,并盡可能靈活運用所學句型。在課程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實際,巧妙設計各類高效任務互動,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運用,更好地體會聽說課的學習意義。比如在本次公開課的教學中的各種活動鏈的設計及其最后小組活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創設性地回答問題。
四、提高聽說活動設計效益的有效策略
(一)靈活整合教材,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不難發現,教材作為一個普遍適用性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但是并不完全符合每一所學校或者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情況、當下教學情況等對教材加以整合和調整,力求為學生們“量體裁衣”,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需要。在本次課程中,教學的展開遵循著“運用舊話題教學新句型,根據新句型引出新話題”這一原則。雖然對教材的內容順序做出了調整,但教學過程中仍是覆蓋了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更能體現教學內容之間的連續性,有效提升活動設計的效益。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對于新事物具有極大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也是提升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PPT課件、小視頻等多媒體,電子書包、電子白板、APP等新興的教學手段也逐漸步入初中生英語教學的課堂。在本次案例中,為了增加課件的靈活性融入更多的互動環節,減少PPT課件的預設答案狀況,采用了電子白板課件。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技術參與教學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發揮空間,發散學生的思維,更好地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提升聽說課活動的設計效益。
(三)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新課改中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在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不應喧賓奪主。在英語聽說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參與課堂,積極開口表達,與教師或其他同學之間互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等方法讓學生能夠多說、多表達、多參與、多互動。本次教學案例設置了個人活動、雙人活動、小組活動等各種有效的活動鏈進行操練與鞏固所學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四)注重課后評價與反思,完善日后教學活動設計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應該根據課堂的學生表現以及課后的學生反饋來反思該堂課程的可取之處與需要改進的地方。課后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的意見反饋,讓科代表收集學生的課后感受,匯總后反饋給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審視課程的效果,以便在日后的教學設計中更加完善,讓聽說課堂更加高效。但是在時間的掌控上本次課程仍存在不足,為了鼓勵內向的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其引導工作所耗時間遠遠超過預算,導致最后語言輸出階段時間緊張。所以,對于突發事件如何積極處理,是本次課程需要反思的地方。
四、總結
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的有機結合,而英語課程也注重對于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英語聽說課突出了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功能,強調了知識靈活運用的重要性,提升了課堂的活躍度和學生的參與度。本文認為,在課程設計中要遵循設計原則與目標,牢牢把握聽說課的六大設計要素,將其有效融合,靈活運用教材,設置學習內容,提高聽說課課堂活動設計的效益。本課程案例僅供參考,拋磚引玉。相信通過合理調整教材、輔以新的教學技術工具及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參與的程度,英語聽說課會更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其課堂效果也將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李筱璐.在初中英語聽說課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孫輝.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0,(14):133-134.
[3]吳迎新.基于異步教學法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D].重慶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