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趣味閱讀拓展板塊,Cartoon time承擔著再現單元重要知識點,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任務。課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Cartoon time),展現了如何有效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優化該板塊的故事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Cartoon time;插圖;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5-0062-03
【作者簡介】李春霞,江蘇省揚州育才實驗學校(江蘇揚州,225002)教師,一級教師。
Cartoon time板塊是譯林新版《英語》的組成部分。作為趣味閱讀拓展板塊,Cartoon time承擔著再現單元重要知識點,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任務。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及插圖富有趣味性,直觀地表現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情緒變化。那么,教師如何利用故事插圖凸顯故事主題并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呢?下文筆者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Cartoon time)的教學為例,談一些淺見。
一、借助插圖,整合主題情境
Cartoon time的教學一般在每個單元的第三課時進行,此課時除了教學Cartoon time外,還要一并教授Sound time, Culture time,Checkout time等,而這些板塊又承擔著各自的任務,如Sound time側重對語音知識的學習和歸納,Culture time側重文化拓展。這些板塊各有側重,它們之間很少有內在聯系。[1]因此,教師只有將各板塊進行巧妙整合、無縫銜接,教學活動才有整體性,學生學習也才會更加投入。
【教學片段】
Step 1仔細觀察,描述圖片
教師運用教材首頁“人物介紹”中的圖片,將Checkout time, Sound time和Cartoon time中涉及的人物置于同一場景中。學生觀察圖片,運用現在進行時描述圖片中人物做的事情。
Step 2 發揮想象,充實圖片
學生觀察、描述圖中人物所做的事情后,教師進行啟發式提問:
T:What season is it?What are the birds doing?What are the flowers doing?Whats the wind doing?
教師板書學生的答案:spring, singing, growing, blowing,學生總結發音規律,并用這些單詞填空,然后自然地過渡到Sound time的教學。
Step 3 展開討論,研讀圖片
課件中出現紅圈,突出正在忙碌的Bobby,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T: Look at Bobby, whats he doing?
Ss: Hes growing.
T:Yes. Bobby is growing. The flowers are growing too. Do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 What do they mean?
學生回答后,教師給出兩個選項:A.生長,B.種植,學生選擇。
教師借助插圖,整合Checkout time, Sound time和Cartoon time,通過直觀讀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Checkout time的學習;再由圖片展開聯想,想象自然界的風在干什么,小鳥在干什么,然后過渡到Sound time的教學;最后將Bobby和flowers進行對比,實現Sound time到Cartoon time的無痕過渡。三個板塊在插圖創設的情境中形成整體,學生在逐層遞進的讀圖活動中進入故事主題。
二、增添插圖,充實故事情節
語言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學生能在相對完整、真實的情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學習語言,那么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形式。[2]Cartoon time往往只呈現部分圖片,這使得故事情節不完整。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增添圖片或內容,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構建完整的故事情節。
【教學片段】
PPT呈現Bobby種植葡萄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并描述圖片中的葡萄。
Ss:Theyre sweet. Theyre big. Theyre purple. Theyre yummy...
T:Look, some pests are coming. What will happen?
Ss:The pests will eat the grapes. Bobby will fight with the pests.
學生欣賞用故事插圖制成的電子圖畫書,見圖1,并嘗試給故事命名。
教師呈現圖片,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故事。六張圖中只有后兩張源于書本,前四張是教師根據故事情境增添的。通過增添的四張插圖,學生可以了解Bobby種植葡萄的辛苦,日夜盼望葡萄結果的心情,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害蟲吃葡萄時Bobby內心的憤怒,這樣學生朗讀或表演課文時才會情真意切。教師根據故事主題創編的插圖充實了故事情境,讓情節更加連貫、完整,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故事主題。
三、細化插圖,豐滿人物情感
Cartoon time板塊用幾幅簡潔的插圖向學生講述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插圖的背后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仔細研讀插圖,找到圖中隱藏的線索,并加以運用,如此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教學片段】
PPT呈現Bobby表情變化的圖片(見圖2),師生開展對話:
T: Why is Bobby happy?
Ss: Because the grapes are big and sweet.
T: Why is he angry?
Ss: Because the pests are eating his grapes.
T: Why is he happy again?
Ss: Maybe the pests go away. Maybe the pests are dead.
T: Look. Who are coming?
PPT呈現十星瓢蟲的圖片,學生嘗試描述。
S1: The ladybirds are small/ strong/ lovely...
S2: The ladybirds have ten spots...
T: The ladybirds comes, Bobby is happy. So the ladybirds are coming to help Bobby. What will happen among them. Think, discuss and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s of three.
Cartoon time板塊旨在通過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本單元Cartoon time板塊中Ladybirds,Bobby和Pests的矛盾沖突是該故事的幽默所在。教師截取了故事插圖中Bobby“happy”“angry”“happy”的表情,凸顯了故事中隱含的情感,此時,學生被故事吸引,并化身為其中的一員,精彩地演繹了Ladybirds大戰害蟲的故事。
四、深挖插圖,升華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Cartoon time板塊的插圖生動有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插圖中的潛在信息,創設符合故事主題的語境,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片段】
Step 1巧妙拓展,引入背景知識
閱讀故事后,教師圍繞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T:Why do the ladybirds help Bobby?Are they g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S1:The ladybirds help Bobby, because they want to eat the grapes.
S2:They are bad, just like the pests.
S3:But I think the ladybirds are good for people. Why do they eat the grapes?I dont understand.
T:Thats a good question.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見圖3). 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學生在自主閱讀故事后了解到Ladybirds并不是真心地幫助Bobby,它們是為了吃葡萄,但在學生的印象中瓢蟲應該是益蟲。此時,教師呈現拓展的插圖,學生對比描述。教師借機講解十星瓢蟲和七星瓢蟲的區別,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同時為接下來故事續編做好了鋪墊。
Step 2合理想象,續編故事結尾
T:The ladybirds go away. Who will come next?Work in pairs and give the story an end. You can choose the way you like.
對比之后,學生了解到不同種類的ladybirds,啟發了學生,接下來誰會來?來者是友善的還是像十星瓢蟲一樣另有所圖的?學生的表達欲望被激發起來,此時正是續編故事的好時機。在續編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錢希潔.為零碎的活動板塊找一個主題 [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1):25-29.
[2]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