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耀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智、體、美、勞綜合教育的重要一環。體育教學不是單一的學科教學,是集合了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教育事業。基于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小學體育教學面臨一系列教學改革,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要。文章主要針對創新視野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創新視野;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小學作為青少年身心特殊發展的重要階段,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直接關系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學是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任務。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要不斷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和認識,同時還要不斷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并立足實踐及時代進步發展的需要,做到文體不分家,進而為全面加強我國義務教育綜合教學水平奠定基礎。
一、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如出一轍”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小學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等優良品質。但是,我國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模式老舊、單一等現狀,例如,教師過度依賴課本教材,缺乏基本的教學創新;忽略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缺乏層次教學;理論與實踐脫離,缺乏協調統一性。這些嚴重脫離了素質教育的宗旨要求,不利于小學階段體育學科的高效教學。
2.教學體系“一成不變”
教學體系是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教學計劃等內容。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嚴重的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包括教學資金投入不足、教學環境簡陋、教學條件匱乏等。此外,由于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學體系得不到整改和完善,久而久之,造成實際教學內容無法適應教學要求。因此,我們要從內部結構及教學計劃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的癥結所在,從而對癥下藥制訂相應的解決措施,有效提高體育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
3.教學方法“墨守成規”
小學體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教學科目,其教學方法需要立足實踐,以小學生身體、心理條件為基礎,進而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目前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重視程度和認識方面的模糊。例如,熱身活動、自由活動已然成為小學體育教學墨守成規的模式,這樣不僅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還會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錯誤認識,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創新視野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分析
1.寓教于樂——“游戲化”教學
教學模式需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的認識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更好地滿足并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我們需要采取創新教學模式。例如,定期組織夏令營活動、定期開展體育活動比賽以及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邊玩邊學中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此外,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需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強迫學生學習。
2.因材施教——“針對性”教學
教學體系需要靈活應變,對于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來說,重在培養學生興趣,因此,對教學內容、教學難度、教學要求可進行有序調整。同時,要同步建立監督管理機制,督促教師自我學習,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不斷將創新理念融入實際教學中。此外,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年級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以便更好地實現高效教學。最后,教師需要對每天的教學情況進行整理、總結、反饋,便于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言傳身教——“個性化”教學
言傳身教是教師為人師表的重要表現,小學體育教學首先要豐富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善于通過網絡等平臺進行資源共享,不斷提升體育創新教學意識。例如,注重鼓勵、啟發和表揚式教學,通過教學案例和優秀運動員事跡等故事原型豐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優化教學方法,灌輸體育運動知識,端正體育運動態度,樹立正確健身觀念;加強能力訓練,包括娛樂型(跳繩、踢毽子等)、健身型(跳高、跳遠、田徑、球類運動等)等教學內容的引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為進一步完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造優質資源。
綜上所述,基于創新視野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外部環境及內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所以,學校方面需要積極發揮創新意識,不斷引進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有效突破局限。
(作者單位:廣東省普寧市云落鎮云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