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
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再次拉開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的序幕。文章嘗試從新課導入環節如何為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服務的角度,并結合作者的教學經歷和平時的思考來闡述一些個人的看法與觀點。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導入;核心素養;服務
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深化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我國教育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進行深刻思考的最新成果。在“核心素養體系”的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框架基礎上,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可以分為四個維度:物理概念與應用、科學思維與創新、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態度與責任。各維度的構成要素(見下圖)構成了高中物理核心素養體系。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雖然一般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是凝聚了教師的智慧和心血,體現教師的個人素養;新課導入也是一門精彩紛呈的藝術,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引入知識的殿堂,將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精彩的課堂導入。
一、展示視覺沖擊,激發學習動機與熱情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指標來看,學生自主發展能力是一項核心指標,學生通過高中物理的學習不僅要獲得必備的知識與技能,領悟過程與方法,還要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我們深入了解后不難發現,許多學生的學習目的只是高考,處于一種“被學習”的狀態,這完全不利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愿,更談不上促進學生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努力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的物理情景。
例如,《牛頓第三定律》教學中的導入片段:
師:我們首先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水上飛行板)
生:(驚嘆)哇……
師:你們是否想了解這“飛行”背后的秘密?
生:(異口同聲)想!
師:好!請看我們今天的課題……
在本節課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僅僅花費了近兩分鐘的時間,展示了一個有視覺沖擊力的視頻,引起了學生的一片驚嘆,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了學生征服自然、挑戰自我的欲望,緊接著通過簡潔的語言,馬上把學生引導到本節課的課題上。在多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展示有沖擊力的視頻,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可以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這是一種簡潔而又富有實效的方法。
二、精心設計實驗,提升科學認識與眼界
物理的本質是實驗科學,發現物理現象、探尋物理規律、驗證物理定律的過程中,實驗是決定性因素。故物理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中探索并發現物理規律,盡量把認識到的知識和研究方法與生活生產中的物理應用聯系起來,這就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基本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是有層次的;高中時,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教師應該從更高、更深、更廣闊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中入手,并力求取得更普遍、更準確、更深刻的認識;在聯系生活、生產中的實際時,教師也應該著眼于高新科技,跟上科技與社會的發展步伐。
譬如,在《楞次定律》一課教學中:
演示實驗:線圈在地磁場中轉動,產生微電流。
師:線圈轉動時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生:產生了感應電流。
師: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會有電流產生嗎?
生:存在地磁場與磁通量變化。
師:線圈向不同方向轉動時,感應電流方向相同嗎?
生:傳感器顯示,方向不同。
師:說明感應電流方向與什么因素有關?
老師馬上進行第二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強磁鐵不同磁極從線圈中拔出。
師: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生:紅色與綠色二極管分別發光。
師:同樣是磁通量減小,感應電流方向為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得出感應電流方向除了與磁通量增加或減小有關,還與磁場的方向有關。
師:本節課我們的任務是——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這節課導入部分展示了兩個演示實驗,通過與一系列問題串的組合,討論了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要素,并揭示了本節課的任務——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令人驚喜的是,這兩個演示實驗并沒有一味遵循教材中的固有套路,而是另辟蹊徑,采用了一個傳感器實驗和自制的線圈與發光二極管的演示實驗,通過新穎的實驗手段向學生展示了科學實驗的魅力,為后續教學做了精彩的鋪墊。這樣的新課導入,在完成導入目標的同時,又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他們的科學認識。
三、創設物理情景,推動科學探究與交流
從教育部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可以看出,學校教育將要從“傳道授業”轉變為“知識構建”,注重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感受物理學之美。新課導入應該是這個過程的鋪路石,教師也應該通過創設使學生耳目一新的場景,推動這一進程順利進行。
比如,在《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演示了一個實驗:懸掛于天花板的大鉛球擊碎墻壁上的玻璃。教師告訴學生,這樣的鉛球打到人的頭部,人當場就會死亡,然后問:“哪個同學敢上臺試試?”沒有學生敢于嘗試。然后教師話鋒一轉,設置了一個懸念:“事實真有那么可怕嗎?我們學習了今天的課題后為大家釋疑!”
本節課在導入階段,教師就創設了一個扣人心弦的物理情景,讓學生帶著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進入新課,為課堂上的理論探究和實驗驗證鋪平了道路。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在課堂的最后一點時間內親身示范,用行動回答了課前設置的懸念,在學生的一片驚呼聲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回顧這節課,新課導入與結尾的精彩呼應,向學生證實了物理規律的強大力量,客觀上讓學生產生了探究物理規律的欲望與興趣。
總而言之,“教科書只是眾多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在從教學書演變成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師創造性勞動的廣闊空間。這是展現教師對物理學與物理課程豐富多彩的理解的舞臺,它需要師生情感交流、智力交鋒……這是教師的光榮與使命”。高中物理學科素養不僅僅是學科能力的體現,更是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以上的案例只是新課導入的一小部分,但我們相信,只要精心思考、勇于實踐,以教師們的智慧與創造力,一定能設計出更多更精彩的符合培養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新課導入。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J].人民教育,2015(13).
[2]張維善.致教師們[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699dbc730101kuyi.html,2012-10-31.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