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的創新創業質量不高,一些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依然需要向別國進口,受制于其他國家。同時,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特別是現階段我國正處于調整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使得我國的創新創新之路布滿荊棘。立足實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新創業發展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我國創新創業環境現狀入手,深入分析我國創新創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議,旨在為我國的創新創業營造更好的環境,促進我國創新創業水平的提高,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 環境 現狀 解決對策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黨的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也是推動我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方向轉變的內在要求。當前中國雖然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占據著世界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但與這龐大的經濟規模相比,我國的經濟實力并不強,經濟雖然保持著高于其他國家的發展速度,但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卻不高。沒有創新技術的支持和引領,沒有創業活動的探索和實踐,就難以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續動力。因此,我國在現階段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推動創新創業規模的擴大和創新創業質量的提高,這有助于改善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下內外交困的不良局面,開拓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有效帶動三大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創新創業的概念
(一)創新創業的內涵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創新的范圍比較廣泛,它可以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也可以是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而創新創業是以創新為前提的創業活動,即創業活動集中在一點創新或多點創新,強調創業活動的原創性和開拓性。而傳統創業則不具備這一點。創新創業的最終目標是獲得比傳統創業更好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
(二)創新創業的特點
第一,高風險。創新創業需要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創新是創新創業區別于傳統創業的一個顯著特點。但由于在創新的過程中,一些新事物、新思維、新方法等,從出現到被人們所接受,需要一定的周期和時間,當人們對某個創新表示懷疑甚至否定的時候,就會阻礙創新創業的發展,這將會使創新創業面臨許多比傳統創業更加多樣、更加復雜的風險。
第二,高回報。創新創業的創新點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一方面繼承了傳統創業的部分模式,另一方面也融入了更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新技術、新方法等。一旦獲得成功,那么創新創業帶來的將會是某個領域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將會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也會帶來更加可觀的利益,創新創業的主體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
二、我國創新創業的環境現狀
(一)創業空間狹窄
2015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開幕致辭中提到“大眾創新、萬眾創新”,這表明了我國對創新創業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政策的號召和引領下,各行各業都加入了創新創業的隊伍,紛紛開始了創新創業的實踐。但從整體上來看,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以壟斷為主的不公平競爭的現象依然層出不窮。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難以跟大型企業相抗衡,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難以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小微企業更是舉步維艱。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要打開行業壟斷這個大門,無異于以卵擊石,極大地打擊了企業創新創業的積極和熱情,也壓縮了企業創新創業的空間。
(二)創業成本過高
為鼓勵大眾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我國政府從減免企業稅收、降低準入門檻等諸多方面為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動“開綠燈”,但即便如此,連年攀升的勞動力成本、房租成本等使企業無力承擔,過高的創新創業成本依然使許多企業望洋興嘆。同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他們在貸款、融資方面的優勢也遠不足其他大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一直是阻礙企業創新創業的一大障礙。
(三)創業法規不健全
在市場經濟法治環境下,任何創業活動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類法律問題,而缺乏法律觀念的創業者和有關部門往往會通過權錢交易、徇私賄賂等違法行為擾亂市場競爭秩序,這無疑加大了守法守規創業者的創業成本,使得創業環境十分惡劣,打擊了創業者的信心。同時,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優惠政策,在落實、監督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使創業者疑慮重重,放不開手腳,降低了創新創業的質量和成功率。據統計,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成功的企業不足10%,而一年后能維持下來的又不足10%。法律環境的缺失,使得創新創業活動如履薄冰、步履維艱。
(四)創業人才緊缺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第一要素。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缺乏專業型、層次性,高素質、綜合性、復合型人才更是尤為緊缺,很容易造成這樣一種局面:高校培養的人才,企業不需要,而企業需要的人才,高校卻培養不出來。雖然創新、創業被不斷寫入高等院校的專業課程當中,但由于高校及教師缺乏必要的創新創業知識,無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去,加上師資隊伍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的經驗,致使高校畢業生的創業能力不足,不具備獨立創業或參與企業創新創業的能力。
三、我國改善創新創業環境的對策
(一)努力營造公平的創業環境
首先,要大力打擊當前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的行業壟斷現象和行為,進一步擴大創業活動領域。其次,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加快對壟斷企業的改造,優化其經濟結構布局,促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重新找好定位。再者,為了給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增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快制定行業規則,破除行業進入壁壘,降低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門檻,為中小創業者清除創業障礙。
(二)簡政放權,降低創新創業成本
對于政府而言,簡政放權有助于提高市場活力。在實施簡政放權的過程中,要確定好簡政放權的項目,特別是對于一些簡化創新創業企業審批程序、提高創新創業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項目,一定要加大下放力度。在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方面,政府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一方面要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對高質量的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有力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對于企業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的稅費、租金等,政府也要制定相應的稅費減免、租金補貼等政策,切實降低創新創業的成本。此外,對于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應該做好中間人,幫助企業協調好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關系,為企業開創專屬的貸款和融資渠道。
(三)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的法制環境
在法治環境下,法律法規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創新創業者的信心和積極性。法律法規越完善,創新創業的環境也會更加優良,創新創業的財富和成果也會得到更好的保護。所以,在堅持依法治國理念的基礎上,對于那些合法、合規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企業或個人,應該使他們充分地享受到來自法律的支持和保護,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
(四)加快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從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來看,各行各業的人才培養大部分要通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來完成。針對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現狀,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觀念,把培養創新型人才擺在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從強化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入手,不斷增強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高校可以與企業進一步深度融合,探索聯合辦學的新模式,通過舉辦更多地創新創業知識競賽、創新創業模擬、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等活動,為大學生儲備更多的創新創業知識,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祎.我國創業環境的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5):56-60.
[2]陳怡安.中國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研究[M].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3]郭慶明.關于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環境的調查與思考[J].求知,2016(11):38-39.
[4]石星,黎慧.我國創新創業政策分析與對策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6):304-305.
[5]楊帥.大企業創新創業:路徑、問題與對策[J].開放導報,2016,(1):64-68.
[6]瞿曉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創新創業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41-47.
[7]萬冰魂,杜小艷.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困境及對策[J].對外經貿,2016,(1):129-131.
[8]黃毅華.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構建[J].投資與創業,2016,(10):1-2.
[9]王惠,吳稀,喬小燕.蘇州中小型民營企業創新創業現狀與對策分析[J].市場周刊,2017,(1):29-31.
[10]伍銳.完善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政策的戰略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3):23-24.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關于河南省爭創國家級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問題的研究”(項目編號:16A790034)。
作者簡介:趙強(1984-),男,河南鄭州人,經濟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