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約翰·克里斯多夫是羅曼·羅蘭的長河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中的主人公,作為一部長河小說羅曼詳盡地展示了一位天才音樂家的一生,從童年到人生的高潮時期。本文按照克里斯多夫的成長軌跡分析他的交響樂式的一生。猶如交響樂的第一章的奏鳴曲式,緩慢而又深情地迎來克里斯多夫一生的雄闊篇章。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幼小的年紀嘗盡饑餓貧寒的痛苦,又從苦難和快樂交織的少年走過來,主人公的生命之河宛如寬闊的海面,緩緩流淌。
關鍵詞:克里斯多夫;音樂;成長
作者簡介:王祿萍(1992.4-),女,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1
(一)童年印象
克里斯多夫降生正是“在平旦之前的黎明時分”預示著光明的誕生。“蒙蒙曉霧初開,皓皓旭日方升。”作者引用《神曲·煉獄》的詩句隱喻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的童年成長經歷,憂郁中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童年的克里斯多夫跟所有的孩童一樣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想象力。他聽到鳥的叫聲跟著哼唱,認為管風琴的音響是瀑布的聲音。他把自己想象成劇作家、魔術師等各種角色,在家里、田野中忘乎所以的玩各種游戲。在不經事的年紀,他的頭腦里充滿幻想,編織各種各樣的故事,從中獲取無限的歡樂。天真無邪的言語舉動,大自然一般純凈的心靈,是克里斯多夫藝術人生的底片。“那時他的生命宛如地下涌出的泉水,清亮晶瑩,唱著歡快的歌,流淌著新鮮活潑的真性。”
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音樂世家。當時的德國階層分明,貴族權貴虛偽專橫而又自以為是。父親是個郁郁不得志的宮廷音樂家,嗜酒如命,性情暴烈,揮霍無度。母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農婦,隱忍負重,照料整個家庭。祖父曾經是指揮家,性情和善,疼愛家人。舅舅高脫弗烈特是個背著包裹的流浪小販,通情達理,行蹤神秘,卻是克里斯多夫音樂創作的啟蒙先導。
(二)驟雨中前行
克里斯多夫從苦難和快樂交織的少年走過來,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他本是音樂的化身,所以接受了暴風驟雨的洗滌之后,他創作富有靈性藝術作品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此時的他暴躁激烈的脾氣稍微改觀,擁有蓬勃的朝氣,健全、豪放、精力充沛、內心狂熱,抱有沖破世俗的樊籠,為藝術不懈抗爭的信心。
天才的創作得不到認可,因為它對于那個時代是新鮮的不合時宜的,頑強固執的天才被看成異類。克里斯多夫被公爵革職之后,報社記者利用他的遭遇扭曲事實損毀他的名聲。他創作的曲目堆積在出版社,很少被銷售出去。從此他的生活又恢復窘迫。為了維持物質生活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教員的工作,雖然他一開始就討厭那樣的工作,但是不得不考慮生存問題強迫自己留下。那個沉悶的小城里,他的名譽毀于一旦,身邊沒有了解自己的知己,郁悶的情緒無處發泄。在顛倒的世界里他感受到人生的孤獨悵惘,唯有在彷徨中尋求新的方向。
暴風驟雨過后,克里斯多夫褪去了少年的稚氣,盡管在別人眼里他有些瘋癲癡狂,但他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的勇士。他依舊摯愛著音樂,懷揣著理想,為心靈的藝術尋找生長的土壤。他敢于懷疑一切固有的權威的藝術形式,他崇尚自由,維護道德力量,是一個具有樂觀精神的理想主義人物。
(三)自由之聲涓涓流淌
羅曼·羅蘭認為克里斯多夫是一個“眼目明清,心靈純潔的主人翁”。他具有相當高尚的靈魂和相當雄壯的音樂。克里斯多夫的生命是一條河,他在某些地段似乎睡著了,只映出周圍的田野跟天色。但它照舊在那里流動,變化;有時這種表面的靜止藏著一條湍激的急流,猛烈的氣勢要以后遇到阻礙的時候才會顯出來。青年的克里斯多夫不再如當年那般氣盛執拗,蠻橫魯莽的脾氣大為改善。此時的他更像一個性情溫和的思考者。
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猶如一部宏大的交響樂章。一個成功的音樂家在混亂的年代脫穎而出,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樂曲,不僅因為他具備非凡的音樂天賦,也與他不同人生階段的親人、朋友乃至那些路過的陌生人息息相關。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以恢弘的樂章形式演奏出音樂人生的旋律。通過克里斯多夫的成長環境,我們了解到19世紀資產階級對不同階層的影響。在克里斯多夫音樂創作過程中,我們探尋內因與外因對個人的重要作用。克里斯多夫一生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給與我們人生道路無限啟迪。
因此,約翰·克里斯多夫交響樂式的人生,不僅是對一個人一生豐富經歷的感悟,揭示個人存在的美學意蘊和哲學價值,也為后世的文學藝術創作提供寶貴的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楠, 張永省:《為貝多芬式英雄立傳——<約翰· 克利斯朵夫>》[J].閱讀園地:名著瀏覽,2001年第6期.
[2]肖紅艷:《論約翰·克里斯多夫的文化內涵》[J].文化產業,2008第4期.
[3]張旗:《解讀羅曼·羅蘭的英雄觀》[J].維普資訊,2009第9期.
[4]羅帆:《<約翰·克里斯多夫>兩議題》[J].益陽師專學報,1995第1期.
[5]梁艷君,王玉平:《不朽的“約翰·克里斯多夫”》[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