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重返二十歲》講述了一個時光倒流的夢幻故事,用一種平和快樂的方式引起人們對養老問題的關注,以一種輕快自然的手法表達了對青春和夢想的渴求,用內斂含蓄的闡述展現了親情友情愛情的可貴,以溫婉詩意的形式表現無私的愛和人文關懷。這部與韓國影片《奇怪的她》用同一劇本先后上映的“一卵雙生”的“姐妹電影”,通過簡單的“返老還童”故事情節,清新明快的喜劇笑點以及溫馨感人的主題表達,加之以華麗的視覺效果和動聽的歌曲讓這部奇幻輕喜劇大放異彩。
關鍵詞:細節;敘事;歌曲;主題;對比
作者簡介:周司遙(1992-),山西太原人,女,漢族,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電影電視方向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2
電影《重返二十歲》突破了青春片的傳統模式,迎合了各年齡段的受眾群體,用愛和夢想促成老少之間的情感共鳴。影片講述了尖酸刻薄的奶奶沈夢君,因其壞脾氣讓兒媳住院,所以家人決定送她至養老院。傷心時偶遇一照相館,本想留下一張紀念照卻令其外貌變成20歲時的自己,驚喜之余經歷了成為樂隊主唱,與心儀之人互生情愫等一系列的神奇愉快的事情,但最終因對家人無私的愛而選擇放棄自己重回青春的夢想,通過輸血挽救孫子生命的同時也讓她回到遲暮之年。看似是一場美好而又奇幻的夢境,但在其中巧妙地將老年人的贍養問題與子一代的兩難困境以及孫輩的理想交織在一起,用愛和夢想連綴起了親情的無私付出,友情的支持陪伴以及愛情的忠誠守護,讓觀眾在欣賞影片時能夠感同身受故事所講述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一、細節推動敘事
首先,從片中使用的不同道具可以生動細致的體現電影的敘事特點。如電影中沈夢君的“損友”炫耀自己的證件照時,卻因沈夢君一句“擺在祭壇上合適”激起了二人的沖突,同時特寫的證件照鏡頭為朋友的離世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影片再次出現證件照這個道具便是在她的葬禮上,呼應了沈夢君當時一句無心的嘲諷卻又無奈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無常,而朋友的葬禮卻是在沈夢君重回年輕之時,這樣強烈的對比能引起觀眾震撼心靈的情感共鳴,同時為人生無常的悲哀畫上了著重號。道具“證件照”的兩次出現,雖是重復但在場景和情感上完全不同,這種對比更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更易讓觀眾深入人物內心,體會其內心情感的變化。再如,譚總監送給孟麗君的發夾,它象征著愛情的開始和結束。發夾作為定情物,分別出現在譚總監送發夾,麗君參加演出戴發夾和再回遲暮之年的沈夢君在看孫子表演時所戴發夾三個場景,也分別代表著麗君愛情萌芽時的歡欣,麗君為夢想執著堅持的勇氣以及沈夢君對錯過愛情的追憶和懷念。用簡單的道具貫穿整部影片,在不同場景下以重復的力量推動敘事,震懾人心。
其次,用本土化元素突顯“中國式符號”使影片敘事更貼近我國觀眾的思維模式。如片中多次利用熱播劇《還珠格格》不同橋段的混疊且和影片內容呼應,看似巧合的碰撞更易制造笑點,這樣的處理方式使觀眾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極強的代入感。其中一個情節是麗君誤會前進喜歡自己,而內心知曉其血緣關系因此惶恐不安。此時電視正在播《還珠格格》紫薇和皇上父女相認的片段,加之李大海對電視劇的無心之評恰巧戳中了麗君的想法,引發了一系列的笑料。還有很多帶有“中國特色”的情節,如中老年人熱衷的麻將、廣場舞,以及鄧麗君的歌曲都能喚起人們對過往時代的記憶和懷想,貼近中國百姓的生活,使觀眾從心理上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對影片傳達的故事內容和情感也更易接受。加入中國本土化的標志事物是對韓國劇本改編的亮點也是極為成功和值得稱道之處。
最后,從視聽語言的表達上也可以感受細節對敘事的推動作用。如對沈夢君變年輕后樣貌變化和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的鋪墊,細節處理很到位,表現在其一打電話時孫子發覺聲音的異常,其二快遞員看到她追趕公交車的速度很快,其三年輕男生的挑逗都為變年輕做了鋪墊,同時通過幾個細節的積累也使觀眾的好奇心增強,激發了觀眾探求結果的欲望。之后沈夢君透過公交車的玻璃看到自己容貌的變化后,心中的慌張和難以置信,在瘋狂的奔跑和經過有“HELP”的涂鴉墻的細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的心理狀態和環境背景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二、歌曲隱喻主題
沈夢君的心路歷程伴隨著她所演唱的歌曲向觀眾娓娓道來,每一首歌都代表了她不同時段的心境,同時歌曲本身也為揭示電影主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老年活動中心,演唱歌曲《償還》,是與損友二人為奪愛和吸引眾人眼球的比試,也是黃昏戀的正面發聲的生動展現。這是沈夢君重回年輕后第一次演唱,這不僅為之后的故事發展做了鋪墊,也體現了電影所要表達的追求夢想的主題。
成為樂隊主唱在廣場表演時演唱歌曲《給我一個吻》,活潑輕快的曲調配以直白甜蜜的歌詞,加之麗君表演時的可愛大方,充分展現了一個少女的天真,在青春年華的開朗幸福,簡單快樂。這是沈夢君重返二十歲的少女天性的復蘇,讓觀眾看到了青春的氣息和年輕人的活力。這首歌的演繹讓觀眾看到了女主人公對青春的向往和重新擁有青春的欣喜。
為爭取演唱的機會,麗君選擇用《微甜的回憶》來吐露心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演唱時麗君將自己多年的經歷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歌聲里,這是最為深情的一次演唱。用黑白閃回的手法把麗君經受了愛人早逝的苦難挫折和獨自承擔家庭重擔和撫養孩子的艱辛以及對孩子無私的愛在觀眾面前逐一展開,聲畫結合的方式更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更易觸動觀眾內心引起共鳴。歌中道:“不要傷心,不要灰心,是命運教我的事情,苦難到虛脫的絕境,會被時間釀成微甜的回憶。”觀眾可以在她的演唱中看到了內心堅強的勇氣和在經歷磨難時的頑強拼搏,同時也是對影片主題強有力的表達,展現了母親對于孩子無私的付出以及感慨時間之于人生的意義。
得知孫子出車禍住院,但為了孫子和自己的夢想仍要堅持演唱,高歌《我們的明天》把整部影片的情緒推向高潮,也是這首歌幾乎將影片全部的主題融合進去,所有的精神訴求在這首歌中展露無遺。對音樂和歌唱的夢想追求,對逝去青春的懷念遺憾,對歲月匆匆人生無常的慨嘆,對親情友情愛情的詮釋,對愛與奉獻酣暢淋漓的表達。一句“愛從不曾保留,才勇敢了我。”讓全片的主題升華,也讓之后麗君為救孫子而放棄可以常葆青春的機會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為了親人和愛選擇放棄自己的夢想,甚至是重新活一次的機會,這樣的感情深深震撼了每一個人。
以歌曲隱喻主題的方式,新穎含蓄,不僅用歌曲的曲風和歌詞展示了主人公當下的心境,更是給觀眾帶來不同意蘊的視聽震撼。重返二十歲是一次偶然,奇幻欣喜,是對青春的向往和留戀,這樣再活一次的機會是寶貴美好的。當麗君偶然發現失血可以讓皮膚變老,回到遲暮之年,這樣的發現讓她驚訝卻又擔憂,她希望得到愛情追尋夢想,但為了親人,她選擇了無私付出,用自覺和理性讓她不再留戀青春的美好,用愛代替了全部。再返遲暮之年,是全片對主題的升華,讓觀眾重新思考生命之于人的意義。二十歲的朝氣蓬勃與遲暮之年的無奈悲哀只不過是人生的某個階段,是人生的瞬間和過場。用愛活在當下,就是活在青春,活在永恒。
三、結語
電影《重返二十歲》不論是從演員表演還是制作效果皆為國產影片中的佳作之一,用細節推動敘事,以歌曲隱喻主題。同時《重返二十歲》與《奇怪的她》這種中韓合作,“一本兩拍”的方式在中國應為首例,這樣的嘗試對于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導向。中韓兩版各有特色,中國版加入本土化元素的改編和符合國人審美習慣的劇情表達是影片的出彩之處。它呈現了一種更成熟、更真摯、更平和的良性狀態,也希望我國的電影市場可以推出更多的精品,在相互借鑒中彼此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