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于口岸經濟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為切入點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口岸經濟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為依據,從加強與港口城市合作、實現口岸運輸現代化,營造優良環境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進我國口岸經濟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口岸經濟城市 可持續發展 產業結構
口岸經濟型城市主要就是指臨近我國邊境的口岸,并且是基于口岸產業發展起來的城市。因為口岸經濟型城市對口岸依附性非常大,其主要經濟來源以及經濟產業都是基于口岸帶來的優勢來發展的,若是口岸發生波動,那么對于口岸城市的經濟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加大對口岸經濟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研究力度,是確保口岸經濟型城市長久發展的基礎。
一、口岸經濟型城市的發展現狀
口岸經濟主要以口岸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口岸而生存的一種經濟。對于當前我國基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對于口岸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同樣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產業結構不協調
從近幾年來看,口岸經濟型城市在一些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量上有很大的提升,但其實在出口商品中的占比并不是很高,并且大力推進我國新興產業是我國口岸經濟型城市長遠發展的基礎。若是依然擁有傳統的產業創造經濟價值,對于口岸經濟型城市發展而言存在著巨大的阻礙,只有基于不斷革新的長遠發展才會將該地域的經濟帶上一個新的高度。在當前,由于一些口岸開發區未有一個完善的長遠結構,因此,造產業依舊停留在傳統經濟時代,使當前的服務行業有待提高與創新,出現服務業較為缺乏的現象。
(二)口岸經濟基礎有待提高
我國口岸經濟型城市在過去十年發展過程中,發展迅速,取得了優秀的結果,但由于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建設設施也相對落后,阻礙了經濟發展的規模,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我國口岸城市與其周邊國家口岸經濟型城市相比較,進出口貿易份額相對來說是最少的,所以想要發展經濟必須建設新的基礎設施,運用創新思路。工業基礎差、經濟起點低都是經濟發展滯緩的重要原因。即使是改革開放經濟政策放寬的情況下,相對于其他港口貿易區所占比重還是較低的,近幾年我國口岸城市對外出口的的經濟總額高達幾十個億,同比傳統要增長很多。因此需要在一個經濟基礎不高、財政情況不樂觀的城市要采取開放式的經濟發展策略。
(三)口岸貿易對象有待完善
對于目前口岸貿易服務的對象只有一個外國,這一個比較大的業主,因其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只有航空港岸有與外界貿易萊西較多,一些公路、水路等口岸只能依靠于與鄰國相近的口岸進行貿易。主要依靠于臨邊城市,然而單單依附旁邊的城市對于自身產業發展起到一定制約作用,因為自已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發展體系。若是過度依賴于其他城市,那么所針對的貿易對象是十分單一的,只能是通過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帶動,才可進行發展,這對于我國口岸城市而言是具有巨大的影響,因為一個地區的發是離不開多元化的貿易對象的。
二、口岸經濟對外開放策略分析
(一)加快口岸平臺現代化和專業化的建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口岸建設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供求,尤其是現在對外貿易的發展,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技術提升了口岸的運營與管理,大大加強了工作的運作效率,這也是口岸經濟城市今后的發展趨勢。現在口岸經濟與現代化的結合運用,大大提升了規模化經濟,更縮小了運輸成本,共同構建了口岸運輸的新篇章,更極大的發展了貨運能力。另外,為了使資源配置優化,提高生產的效率,我們要建設專業的口岸,使現在的口岸向專業性發展更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口岸都是根據去向與來源經由3到4個口岸通過,在重點口岸上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在更專業化的建設,建成石油。木材、煤炭口岸上來。
(二)加強沿邊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口岸要加強設施的基礎建設,這是對外通道的重要保證,以及對外貿易的重要環節,從而使口岸建設發展的更迅速。也是煙臺開發口岸經濟的關鍵。在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思想中,口岸把提升周邊地區的互相通信,互相聯系作為首要任務,重點提高鐵路大通道建設,開展國境的道路橋梁建設和口岸經濟鐵路建設,實現現代化的流通體系,積極發展陸海聯運航線,從而實施“借港出海”的工程,使基礎建設得到共享共建,提高效率,發揮效應,進而推動產業的協同,功能的聯動,力求實現空間化向網絡化的漸變,起到了發展壯大城市群的作用。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招商引資是對口岸經濟型城市發展的必要手段,這也是對國家的政策執行。從而爭取國家的有關部門對口岸地區的支持,發揮政府對我們起得關鍵作用,籌集多方面的資金,確保資金落到建設的項目中去,更要實施“開放帶動戰略”規劃眾籌、優先效益、布局優化,增強設施的基礎建設改造。把口岸城市之間的聯動充分發揮,在新一輪的建設中起關鍵作用,共同促進口岸經濟型城市的對外經濟發展。
三、結束語
想要推進口岸經濟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就要切實的實施口岸的基本建設,加快對口岸的平臺現代化和專業化的建設,政府也應加大力度的對其口岸經濟進行支持與幫助,根據習主席所提出的戰略思想,保證口岸經濟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晴宇.邊境效應相關研究及其最新發展[J]. 中國外資,2014(24):162-163.
[2]張潔妍.東北地區沿邊主要口岸跨境經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學,2015.
作者簡介:李淑芬,1968年5月,山東省煙臺開發區人,民族:漢,職稱:會計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口岸經濟或其他經濟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