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摘要:選聘高素質大學生到農村任職,旨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及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基層工作中成長鍛煉,有的已小有成績,但大多仍在工作中感到定位模糊,難以施展。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生村官角色定位和工作狀況,總結經驗,建立科學的長效機制,避免人才浪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角色定位;價值提升
自200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文件以來,大學生村官計劃已實施多年,從出臺就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大學生村官迅速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相關政策的影響下一些農村地區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工作成效好的畢竟是少數,他們中的大部分仍感到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大學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難以樹立工作信心。
一、當前大學生村官角色定位困境
角色定位模糊,身份處境尷尬,缺乏工作信心和動力,一直都是大學生村官們普遍反應的問題。
(一)鄉村民風民俗難適應
大學生村官大多來自城鎮,難以融入農村生活環境,民族語言溝通障礙、鄉村風俗陋習讓他們很難適應。
(二)工作得不到理解和信任
有農村工作繁瑣,大學生村官短期很難被村民接納。有些村民認為他們年輕,工作能力不強。鎮政府對他們不重視,村委會成員工作懈怠,不肯做的事才交給他們做。
(三)開展工作裹足不前
大學生村官常感到工作無從下手,想多為村民做事,但真正能幫到的卻很少。有的大學生村官被長期借調到縣鄉鎮政府,有的成了村支部書記的“專職秘書”,這與他們的預期相差甚遠。
(四)對個人前途的憂慮
大多大學生村官留不住,到了服務年限就走。對個人前途憂慮,使大學生村官難留,很多山區的村委會甚至缺乏大學生村官。二、大學生村官角色難定位工作難開展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村官不是普通村干部,身份僅是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無法制度化導致這支隊伍不穩定。角色模糊,身份尷尬,阻礙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開展和發展前途。
(一)大學生村官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和主動性
大學生村官對“三農”工作不熟悉,積極性不高,村干部的鼓勵幫助也不夠。農民缺乏的是技術,盼望的是致富,希望大學生村官能為他們帶來致富的信息和技術。由于缺乏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村官無法充分發揮專業,村民過高的期望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壓力。
(二)鄉村風俗陋習和不良風氣客觀存在
經濟條件制約,通訊不發達,一些鄉村形成了本土的風俗陋習。村民與村委會長期存在矛盾,村委會工作風氣也一直不好。
(三)相關資金和扶持政策未落實
鄉村環境衛生差,生活得不到保障,讓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出現倦怠情緒。相關工作資金長期跟不上,幫扶助困等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四)缺乏科學的監督管理機制
大學生村官雖由所在鄉鎮管理,但身份特殊,在管理方法和制度上大多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五)相關保障制度不到位
面對生活保障和身份的問題,很少有大學生村官愿意留在農村工作。他們把到村任職作為臨時性的就業,且心理準備不足,心理預期過高。雖然,有些大學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層,但相關創業環境不支持、優惠政策不到位,讓他們看不到農村發展前景。
三、積極擺正心態找準定位努力提升自身價值
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找準定位,在思想上扎根農村,發揮專業所長,集中精力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作為,提升個人價值。
(一)調整心態,兼顧工作與學習
大學生村官要擺正心態,積極適應。二要履行好職責,多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三要主動加強學習,勤思考、多總結。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到經濟發展較好的村跟班學習,不斷提升他們的知識素質和實踐能力素質。
(二)勤走訪,深入群眾了解村情民意
大學生村官應主動了解村情民意,耐心化解矛盾并妥善解決問題。及時把國家惠農政策向村民傳達,利用好惠民平臺。引導農民用先進技術發展產業,努力推廣本地農產品,拓寬市場,帶領農民致富。
(三)加強監督,完善村委會工作制度體系
建立大學生村官監督管理體系,做好規范和評估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部署。縣鄉鎮有關部門、村委會應鼓勵他們參與各項具體工作,培養和使用好大學生村官。
(四)提高收入,落實相關保障和資金
一是提高大學生村官待遇。扶持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創業,各級財政提供信貸便利,創造良好創業環境。二是完善后續保障措施,例如醫療補助、生育保險等。三是各級政府應積極爭取資金,完善幫扶制度,給大學生村官一個有保障的空間開展工作。
(五)以人為本,建立科學合理的流動機制
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大學生村官流轉問題。對發展潛力大的大學生村官,通過選拔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之余,應多看書學習,參加選拔考試。
(六)加大宣傳,提高社會關注度
通過新聞媒體積極報道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引導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樹立大學生村官的良好形象。為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四、結語
農村生活的清苦和農村工作的瑣碎是每個大學生村官都要面對的。只有找準定位,主動融入,發揮特長,以及有關部門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幫助,大學生村官才能在農村廣闊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個人價值,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農村工作,為國家新農村建設帶去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