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
摘要:計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近年來,在數學考試中經常會發現學生由于計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能力;提高
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階段,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①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②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 ③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二年級學生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能用連加法計算,有些采取另外一種加法是把人數作為相同數相加。[1]
二、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 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于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小學的中低年段是計算教學的關鍵階段 ,必須讓學生過好計算關。怎樣把好計算關呢?首要的是要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 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后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兩個數的計算會做了,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率,要想做到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再有就是在學習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 ,只有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才能逐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2]
三、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的計算題:口算、筆算、脫式計算、簡算等,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么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并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于運算定律或是運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有關的基礎知識,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如學生在計算250×24時,很多學生是這樣算的:250×24=250×(20+4)=250×20+250=5000+250=5250這部分學生知道這道題能夠用簡便方法計算。但在計算時許多學生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錯而導致最后的計算結果錯誤。如果我們的老師在教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質,知道該定律是把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變為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的和,學生在計算時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特別是小學生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四、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只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地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良好習慣。 在平時計算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習慣。什么是一看、二想、三算、四演呢?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進行計算;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一些數字和運算符號,另外,教師也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做表率。例如:解題時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五、在教學中,要加強練習,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法寶
“溫故而知新”,說明了練習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加強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才能夠悟出計算的訣竅,從而全面提升計算的能力。當然,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的多樣性,以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例如:訓練內容要有層次:基本訓練(目的是掌握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計算公式等);針對性訓練(目的是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特殊訓練(目的是通過強化記憶牢記常用計算數值來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的魅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張春宇.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3):59.
[2] 王永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 華夏教師,2016,(S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