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媛媛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諸多方面仍與發達的金融中心或互聯網金融發達地區存在明顯差距,面臨著缺乏影響力大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傳統金融中心的信息流控制方向、鼓勵創新與有效監管的兩難困境、在金融創新性方面的挑戰等嚴峻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挑戰
近年來,上海金融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功能不斷健全,進步巨大,但與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相比,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諸多方面仍與發達的金融中心或互聯網金融發達地區存在明顯差距,面臨著嚴峻挑戰。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時代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面臨的挑戰展開了全面探討與分析。
一、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形勢
(一)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世界競技金融格局不斷變化與調整,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中國的作用與地位不斷上升,在這一發展背景之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迎來了巨大發展挑戰與機遇。就當前階段而言,經濟全球化發展程度不斷加深,以中國、印度等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發展地位不斷獲得提升,同時在國際金融事務中越來越具有話語權,這一變化趨勢使得上海國際金融的發展得以明顯加快與推進。
(二)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日益進步,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動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國經濟會進一步加快發展腳步,我國的整體經濟實體將日益增強。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經濟結構更新與調整作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國各行各業不斷進行經濟革新,新興產業層出不窮,再加上日益增長的社會內需為經濟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力,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在這樣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非常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面臨著更新更高的發展要求。
(三)金融改革事業的發展,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建設與發展進程中有了非常廣闊的發展天地。為了盡快適應經濟發展趨勢,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腳步日益加快,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促進金融業的多層次發展與進步。另外,在利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使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獲得長足發展空間。
在當前互聯網金融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借助互聯網的平臺,進一步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是當前必須思考的問題。二、當前上海在推動互聯網金融方面創新的若干政策發展
當前在互聯網時代,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存在三大機會。從個人的視角來講,人人都可以是互聯網金融的用戶,也會產生很多的機遇,基于用戶可以進行創新,進而進行創業。基于企業的視角來看,企業就可能會研發出新的產品,搭建新的平臺,產生新的交易模式。基于國家視角來看,互聯網金融可以推動金融改革,推動產業升級,是經濟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能源。
2014年8月,上海出臺了《關于促進本市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上海市發起設立以互聯網為主要業務載體或以互聯網業務為主要服務領域的各類持牌金融機構;支持電子商務平臺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在上海設立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企業;允許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企業在名稱中使用“互聯網金融”或“網絡金融”字樣,并在工商登記等環節提供便利;支持持牌金融機構向互聯網金融領域拓展轉型,支持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持牌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軟件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認定,按規定享受相關財稅優惠政策,而對持牌金融機構在滬設立的相關總部,也可以給予財稅相關支持等等。
伴隨《意見》出臺,上海還提供了產業資源配套支持,吸引了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入駐,試圖通過政策資源上的支持,迅速提升上海針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上海政府這一招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包括支付寶、光大、綠地、萬達、百度、京東在內的各行業巨頭都將進入上海展開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擴展。
三、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互聯網金融創新性方面的挑戰
當前,因市場機制發展還不成熟,缺乏強有力的創新能力,再加上開放程度的限制,使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難以持平。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互聯網金融創新性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機構投資者數量有限,金融產品更新不足,金融市場資源配置不足;第二,金融中心發展程度還未達到國際化水平;第三,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待提升,國際競爭力遠遠不足。具體來說,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
1.高端互聯網金融人才匱乏
從金融人才現狀看,一是金融人才總量不足。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國際知名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占城市總人口的10%以上。2016年底,上海擁有40多萬金融從業人員,約占上海總人口的1.5%,與國際金融中心標準相去甚遠。二是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金融人才業態分布不合理,適應新的金融業態發展要求的高端復合型人才較少,高層次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新業務人才不足,熟悉國際通行慣例的國際化人才、專業理念人才比較缺乏。此外,人才政策的創新力度也需要進一度突破,金融人才市場的中介機構尚不健全,公共服務平臺未能充分滿足金融人才多方面的需求。
2.互聯網金融產品結構不合理
金融產品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為金融業務結構單一,過于集中于傳統業務,而與之伴隨的是債券市場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后。比如,上海債券市場的債券品種中的政府債券占比過高,衍生品市場當前主要以商品期貨為主。與此相比之下,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市場上的衍生品數量相對有限,僅有股指類(滬深300指數期貨)、利率類(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債券遠期)和匯率類(人民幣外匯掉期、人民幣外匯遠期、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三種,且交易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是場外交易的遠期和掉期產品。
3.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不完善
在金融生態系統方面,主要面臨的挑戰為上下流服務。對于國際金融中心而言,集聚服務尤為重要,不管是人才教育方面、人才保持方面,還是在對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宏觀了解方面,均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對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掌控與使用能力方面,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著非常重要的支持。從上海定位方面來講,要想將其打造為先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必須要做的是將上海視作金融中心的同時,將上海視作上海本身。也就是說,將上海打造為創新基地,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集聚,吸引世界各國人民的眼光,通過優質的產品服務、文化體驗、教育創新與旅游特色,將上海打造為高生活、高品位的優質金融中心。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形勢,然后對當前上海在推動互聯網金融方面創新的若干政策發展進行了全面探討,最后闡述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互聯網金融創新性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