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觀慶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德育教育的優勢作為出發點,并從滿足國家需要、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等方面探討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期為提高青少年道德素養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德育教育;必要性;優勢
作為一種倍受青睞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認為德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觀,更是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關鍵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腳步的加快,多媒體技術被不斷引入初中課堂教學體系中,用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查找資料、掌握世界各地的信息。但是過多地將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體系中,會讓學生逐漸喪失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觀念,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使初中學生沒有自己的正確判斷。因此加強德育教學理念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的滲透,可以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1]。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優勢
1、學生形成科學化價值觀念的優勢。初中生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其特殊性表現在叛逆的心理、心智的不夠成熟、價值觀的演變等。隨著初中生心智的逐漸成熟,其價值觀也逐漸在發生變化。無論是人生觀、價值觀還是道德觀,逐漸走向科學化,其思想觀念正處在慢慢定型中。在初中時期,學生的認知水平、民族意識、情感態度、智力發展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主要表現如下:其一,思維較為開闊,但是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雖然有自己的判斷和思維,但是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觀念容易受身邊事物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容易動搖之前堅持的觀點和想法。由此可見,初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還處在一個定型階段。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思想的不穩定性是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全面和系統,還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這就需要學校發揮其教育和指導角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道德價值觀念,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和了解。其二,追求個性。初中學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其愛好和興趣容易受身邊事物的影響,因此喜歡追求個性化的東西。再加上初中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管理制度比較嚴苛,從而造成學生性格上的叛逆,并自身心理抵觸和反抗情緒。因此將德育交易引入中學課堂教學體系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可以指導學生形成科學化和正確化的道德價值觀念。
2、教育資源的優勢。實行德育教育是培養初中學生道德素養和促使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措施。將德育教育引入初中課堂教學中是一項漫長的任務,需要教師和學校動用相關教育資源實現提高學生道德品行和綜合素質的目的。所謂教育資源是指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和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養,學校加大對德育教育的物力、人力和財力力度,完善德育教學設施設備,為教師展開德育教育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由此可見,德育教育與教師、學生、學校等主體密切相關,且相互關聯和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制定具有針對性、層次化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態度,也可以采取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方式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學方案和德育教學任務的展開離不開教學資源的支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學資源和德育教學目標進行有機結合,善于利用相關教學設備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以學生共性和個性特點作為前提條件,確保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和教學目標的有效性。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育資源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且采取科學合理方法將教育資源的優勢得以完全發揮,適當加以創新和拓展,力求最大限度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教學體系的各個環節中[2]。
二、初中德育教育展開的必要性
1、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價值觀形成方面還是在心智方面,都不夠成熟,可并不是完全不分是非,盲目對事物定下結論。在對事物下定論或者結論之前,已經有自己的思想意識。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受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學生置身在社會環境中常常會看到一些暴力、貪污、兇殺等現象的發生,如果學生沒有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管理作為信念,就很容易走進誤區,如入歧途。因此學校和家長不及時發揮指導作用,就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針對這一點,學校和家長應該扮演好教育者和指導者角色,多花時間關心學生,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提高學生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另外,學校應該根據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針,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加強自律性。就學生而言,學生自身應該抵制腐朽思想的入侵,不斷思考自身行為是否符合德育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并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綜合人才的要求。
2、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近年來,加強教育創新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主要內容,也是各科教師之間探討的焦點話題。因此在初中教學體系中,教師應該根據德育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在教學體系中的滲透,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和德育教育,促使初中學生對知識體系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另外,教師需要對德育教育理念進行推廣,創新教育視角,將德育教育內涵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生活中小事做起。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不足和缺陷,還可以達到與拓展學生知識面和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目的。這是在承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綜合素養高的人才,不斷進行文化和知識創新,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而德育教育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現,是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3、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一個經濟化、全球化和經濟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與競爭加強。我國要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提高綜合競爭力,就需要從教育和科學入手,提高綜合競爭力。如今國家間的競爭也是青少年的競爭,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青少年手中。因此將德育教育理念滲透到初中教育體系的各個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對青少年知識覆蓋面廣、綜合素質高人才的需求。作為國家的接班人,青少年應該根據自身所學知識去分析、觀察和解決國家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問題,達到提高民族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
三、結語
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滲透在初中課堂教學體系中,可以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 張浩.試論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可行性和優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92-195.
[2] 王曉琴.初中歷史教學之我見——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