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芬?オ?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核心素養的培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的基礎地位。為了深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基于課堂教學實踐,努力踐行“生本、生活、生態”的課堂教學理念。
關鍵詞:核心素養;生本;生活;生態
三生課堂要求教師能夠以學生為本,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立足生命個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方式不僅關系教學效果,更影響教育價值能否充分實現。為深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了打造“生本、生活、生態”的課堂教學改革目標。
三生課堂,改變過去要么強調以教為中心,要么強調以學為中心的單一思維模式,而是強調教中有學、學中有教的新型教學關系,真正實現促進個性化學習的一種混合式學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生本課堂在學習目標方面,要在落實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關注學科核心知識結構,關注師生課堂創生知識,在重視認識技能的基礎上,關注對非認識技能如社會情緒、團隊合作、可遷移技能等的挖掘、掌握,讓學生經歷真實的探究、創造、協作與問題解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習內容方面,將“去情境”的符號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還原為知識發生、發展的現場,避免過于簡化和形式化,關注基于學科和基于生活主題統整的綜合學科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典型的學科實踐過程,增強程序和模型意識,形成相應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和責任擔當意識。
前不久,筆者聽了一節高三的復習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結合自己的上課情況及三生課堂的理念,思考如下:
一、 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即我們所說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比如:低年段的學生還不具備抽象的能力,他們思考問題非常具體,教師就必須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去感悟,而不僅僅是讓其單純地記憶。
在課堂初始階段,教師以“名人故里之爭”為素材,李白曹操西施之爭,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在這樣一種積極主動的氛圍中思考:傳統文化是什么?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影響?面對這樣新穎,興趣高的問題,學生會更愿意去深入的思考,積極主動的探索,形成對這個知識點的深刻認知。引導學生質疑,設置具有思辨性的問題:你是否贊同名人故里之爭?引導學生全面正確的看待名人故里之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形成對這個知識點全面正確的認知。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的告訴,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自然而然內化于心。
二、立足生活,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成長。
在復習“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以大家熟知的傳統節日春節為例,學生熟知,體驗較深,想法也較多,看似簡單的知識點思考的更加深刻,也更為有趣。學生在課堂中針對春節中出現的習俗,表達自己的想發。如:“放鞭炮”“春節賭博”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這一知識點。真實的生活素材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的,讓我也深刻認識到,如何深刻的挖掘素材,透徹的理解問題,就要在問題的設計上多思考,將問題細化,層層深入,讓學生有思考的方向。教育教學源于生活,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巧妙引導,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自己在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課時,感覺這節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理論性強,教學難度較大,以教師的說教為主,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上課也覺得吃力與無趣,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明確,是要區分人大與人大代表、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不同。多數教師的教法無非是從情境到理論或是從理論到情境,最終讓學生能用所學理論回到情境,促使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看似學以致用,理論結合生活實際,實際上學生多半游離于情境之外,在既定的情境中被動地接受抽象的理論化的灌輸,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中任由教師的擺布,有形無神。自己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也覺得抽象,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較難,情境創設比較困難,在看到某位教師這樣設計后,嘖嘖稱贊。該教師的出彩之處在于首先使學生悄然地進入到他創設的情境。接著進行分組,學生分別扮演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團、企業負責人、黨政負責人等角色扮演,通過探究霧霾天氣的形成和治理,有效盤活整堂課所涉及的知識點。學生在彼此配合中意識到各種角色的權利與義務和責任,在相互質疑中找到預防和治理霧霾的各種方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自主學習充分展示,真實可操作性,完全符合當前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趨勢,切實歷練了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
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指通過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態度與價值觀以提升其核心素養。同樣的課堂,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截然不同。僅僅具備專業化學科知識的政治課教師,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個好的教書匠,或者是學生應試的好幫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要求政治教師提高綜合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自覺承擔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
[參考文獻]
[1]葉瀾 《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2]張學軍. 核心素養:傳承 融合 建構.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年6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江蘇 溧陽 2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