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李結?楊培文?謝強



[摘要] 目的 探討風險護理管理模式應用在CT和磁共振檢查室中的護理管理效果以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6年4~8月期間于我院CT和磁共振檢查室受檢的230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檢查室內護理模式,而實驗組患者給予風險護理管理模式,記錄下兩組患者的檢查室內護理情況,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等。結果 實施風險護理管理模式的實驗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均顯著低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護理管理模式應用在CT和磁共振檢查室中可以明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風險護理管理;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事件;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5-13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T room and magnetic resonance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230 patients examined in our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rooms from April 2016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egular indoor nursing mode, 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risk care. The indoor nursing car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ai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ca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Risk car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T and MRI examination room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e risk events, improve th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Nnursing risk event; Application analysis
隨著現在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CT以及核磁共振(MRI)成像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鑒于這類檢查所呈現的圖像對比度很高,清晰分辨率[1],受到臨床醫生的普遍青睞,并且成為目前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然而在進行CT和MRI檢查時,患者的病種以及檢查室環境,甚至是檢查操作人員的技術等因素都是影響檢查效果的重要方面,可見檢查室內的患者護理管理情況也日益受到重視[2],及時探討一套有效可行的護理管理方案對于檢查效果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針對在我院CT和MRI檢查室受檢查的諸多患者進行護理管理模式探討,以研究最佳的護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8月期間于我院CT和磁共振檢查室受檢的230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15例,其中實驗組進行CT檢查60例,磁共振檢查55例,患者年齡20~82歲,平均(42.3±3.5)歲,男性74例,女性41例,同時檢查部位頭部35例,四肢和關節26例,頸部17例,腹部19例,腰骶部位18例;對照組進行CT檢查63例,磁共振檢查52例,患者中年齡24~80歲,平均(44.1±4.5)歲,男性69例,女性46例,并且檢查部位頭部33例,四肢和關節28例,頸部16例,腹部18例,腰骶部位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檢查室內護理模式,而實驗組患者給予風險護理管理模式。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檢查部位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納入標準:(1)患者必須自主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2)患者均能夠自主表達個人主觀意愿[3];(3)所有研究對象意識清楚,不存在顱腦外傷等導致的昏迷現象。
病例排除標準:(1)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2)患者全身重要臟器出現疾患者[4]。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的檢查室護理方法,主要包括:檢查須知的宣講,檢查時的輔助護理以及遵醫囑進行其他護理操作。實驗組患者采取風險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精心護理操作。
1.2.1 組織風險護理管理培訓 針對CT室與磁共振室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淡化、急救能力弱化、管理重點環節薄弱等特點,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的五常法培訓,使護理人員了解五常法的基本概念,并熟悉其內容,幫助護理人員力提高在CT室和核磁共振室中有效應用五常法的能力。
1.2.2 主動防范風險事件 醫療風險時刻貫穿于醫療活動中,同時還最常發生于護理工作中,最佳的做法就是最大程度的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維護患者的利益,提高各項工作的標準[5],同時煉化為護理行動。主動的管理風險事件要求護理人員要富有同情心,兼有交流心,具備專業能力,規范化檢查室內的各項記錄書寫,保證清晰連貫。
1.2.3 提升護理人員素質 CT和MRI檢查室,護理人員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以及“一注意”,具體為預檢登記時間查,影像檢查時間查,以及出影像學報告時間查[6];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臨床癥狀和體征與檢查申請單是不是相符,申請影像學檢查的具體部位以及檢查登記等;注意診斷,若病情嚴重,需及時治療者,就要及時通知家屬和主治醫生[7],以免耽誤治療。對于CT和MRI檢查的適應癥以及禁忌癥要有底數,尤其注意MRI檢查者,需要了解患者是否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的心臟瓣膜以及動脈瘤夾和神經刺激器,由于此類器材內含有特殊金屬,在MRI的強大磁場下會產生較為明顯的扭矩,繼而引發如動脈破裂等危險事件的發生[8]。此外,檢查MRI前需要提醒患者取下身上的所有金屬物品,包括義齒以及耳環、鑰匙等,對于女性還需要注意避孕環的存在,如若存在,需要到婦產科取下才可檢查[9]。對于幼兒以及煩躁不安的患者,需要適量的鎮靜劑。
1.2.4 強化護患溝通能力 患者接受治療期間,也需要得到醫護人員的透徹理解和尊重,建立有效的和諧護患關系,對于護理工作的開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對于CT和MRI檢查使得患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存在一定程度的擔心,再加上經濟條件較差,會擔心家里的經濟壓力[10],各類復雜情緒就會涌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醫護人員首先通過較為熱情的醫療服務來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得到患者的信任才是溝通的基礎。依據不同患者對于各類檢查的認知程度開展不同的心理疏導和簡單知識普及,利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解簡易化的專業知識和理論,介紹好此類檢查設備的優越性,以及患者做此類檢查的必要性。控制好與患者的溝通力,把握好溝通的藝術性,認真履行好檢查前的各項制度,同時告知存在的風險性,了解操作流程,學會配合檢查,有效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能夠很大程度上杜絕風險事件的發生。
1.2.5 成立質量控制小組 由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風險護理管理模式質控小組,定期對科室內風險護理管理進行測評、質控及反饋。組長由護士長擔任,針對風險護理管理模式的開展原則,結合科室當前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制定風險護理管理的目標與評價標準,并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規范。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確認研究中各項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對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用()表示,且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操作中發生的風險事件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操作中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6%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相關方面的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室內護理質量相關方面,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不良情況發生率1.7%明顯低于對照組,投訴事件發生率0.8%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檢查室內護理滿意度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護理滿意度,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3.9%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CT與MRI檢查室的護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住院病號護理,相比之下,有其特殊性,但是護理服務的宗旨卻不變,都是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確保服務質量[11]。隨著目前醫療科技的迅猛發展,CT和MRI在醫療界的地位也在逐漸的提升,可見隨之越來越重要的就是就此類檢查室內的護理工作,需要我們醫療服務人員去不斷的探索和總結,以至服務工作越來越完善。陸海燕等[12]研究同樣認為此類影像學檢查室內的護理工作重要性很高,需要我們醫務人員加大重視程度。然而我們也必須認清,不斷的進步需要的是我們不懈的努力,全體影像學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應該增加工作責任心,在每天的工作實踐中總結自己,創新自己,提升自己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置心理能力和專業素養。
CT和MRI的廣泛應用,護理人員也需要熟練的掌握如何去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探討出合理的護理方案,以確保影像學檢查操作中最大程度的減低風險發生率。同時還需要注意實際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同情況,醫務護理人員更需要堅定的立場去積極的處置突發風險事件,做到回避危險事件[13-15],并且給予預見性的指導意見,以輔助患者配合影像學檢查的順利開展。
本研究通過對檢查室內護理工作的細節著手,利用規范化的風險護理管理模式運行,提升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專業護理技能、端正職業態度、工作主動性等,通過研究對比發現,采取風險護理管理檢查室的護理工作程序,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護患矛盾、投訴事件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率?;颊邅淼綑z查室的最終目的都是獲得優質的檢查,我們應以一顆服務的心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檢查[16-17]。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盡管有的病患會有情緒激動時刻,但是熱忱的服務是化解危機矛盾的良藥。優質的護理干預對于檢查室的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見開展針對性的風險護理干預對于危險事件的避免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健全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強化對醫務人員的意識教育,專業提升,完善檢查室安全管理救治措施,加強搶救制度落實,同時加大督查力度,充分提升CT和MRI檢查的室內安全性,從源頭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值得臨床科室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曉玲.風險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4(12):727-728,730.
[2] Karnon J,Afzali HHA,Gray J,et al.A risk adjust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models of nurse involvement in obesity management in primary care[J].Obesity,2013,21(3):472–479.
[3] 蘇艷秀,文藝燕,鄭曉薇,等.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預防普外科手術病人切口感染的應用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5,3(11):117-118,116.
[4] 張驪,謝小莉,孫百勝,等.CT增強掃描檢查1879例護理風險回避[J].齊魯護理雜志,2015,14(11):98-99.
[5] 王秀梅,姜艷.在核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3(2):150-152.
[6] 馬明星,王賢波,謝應朗,等.老年患者增強CT掃描護理風險的管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4,4(1):86-87.
[7] Fan D L.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hemodialysis nursing management[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6,2(3):262-263.
[8] 唐燁,周俊霞.親情護理服務模式在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6(5):17-18.
[9] Guo-Lian LU.Significance of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reducing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the primary hospital[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6,11(10):254.
[10] 梁雅玲.風險管理模式在急診留觀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0(7):7-8.
[11] Xiao-Ling LI.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nursing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5,7(5):158-160.
[12] 陸海燕.適宜護理指導在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檢查中的應用體會[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5,1(3):108-110.
[13] Steege LM,Pinekenstein B.Addressing occupational fatigue in nurses: A risk management model for nurse executives.[J].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6,46(4):193-200.
[14] Zhou X,Zheng X,Li M,et al.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3,28(16):11-13.
[15] Judith GPD,Jacqueline JPD,Connie Woodman RNPHN,et al.Nursing case management and its role in perinatal risk reductio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culturally competent model for african american women[J].Public Health Nursing,1997,14(4):190-206.
[16] Zheng X,Otolaryngology DO.Effect evaluation of care risk management model for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care work management[J].China Modern Doctor,2014,12(14):275.
[17] Abe A,Ozaku HI,Kuwahara N,et al.What should be abducible for abdu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Systems,Springer-Verlag,2006:22-29.
(收稿日期:20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