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琰
摘要: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民培訓工作的重視,培訓工作得以廣泛開展,并取得顯著成就,農民生活水平、素質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然而新時期培訓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從政策法規、思想觀念、適用技術、繼續教育、完善機制上入手試圖探討與時代相結合的農民培訓新路子。
關鍵詞:新時期;農民培訓;機制
中國有將近9億農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下,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我國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普遍存在分散、偏僻、落后的客觀現象,歷史沿襲下來的生產方式、思維方式與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去甚遠,造成我國農村落后貧窮的原因其中之一還是農民文化知識不高,科技意識不強,綜合素質較低。
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根據自身多年教學實踐和培訓體會,感覺到要加快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就必須大力培訓農民,全面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使農民迅速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人。為此,應改變傳統的培訓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農民進行系統培訓:
1 從政策法規上入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培訓第一要務就是要讓廣大農民全面了解黨和政府制定的各項惠農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切切實實讓農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以及享受改革的“紅利”。在政策法律允許范圍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目前乃至今后各級地方政府應當結合普法的總體要求,始終貫徹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把法制教育納入培訓工作的總體規劃之中,采取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使農民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人,為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合格的人力支撐。
2 從思想觀念上轉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要在轉變觀念上狠下功夫,突出解決思想上、體制上、行動上一些舊的束縛,要突出抓好農村創業型農民和致富帶頭人的培訓,樹立“能人”和“強人”典型,在今后的培訓工作中要注意抓點帶面,示范引領。尤其是土地流轉過程中,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請周邊的“成功人士”現身說教,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易被農民所接受,入心入腦,這樣才能得到農民的認可,最終達到轉變思想、創新觀念之目的。
3 從適用技術上突破
勞動創造財富,但勞動需要一定的技能。因此,讓農民掌握一定的技能是整個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樣才能讓農民盡快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我認為在培訓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實用、時效、精準的原則。
3.1 堅持實用原則。農民培訓工作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和本人的特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圍繞省內省外、國際國內產業調整的實際需求開展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應該尊重經濟規律和農民意愿,千萬不能搞形式主義。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多輪啟動,循序漸進。要由單一培訓向復合型培訓轉變,使農民有一技或多技多長,真正掌握一些實用技術和致富本領。
3.2 堅持時效原則。市場是隨著行情交替變化的,新興行業也會不斷更新。因此,培訓要研究時效。要把普及性培訓和前瞻性培訓結合起來。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預期培訓,通過“短平快”培訓,使農民掌握一定的技能,立竿見影。尤其是當前,受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大批農民工呈返鄉的趨勢,各級政府應抓住農民工暫時休閑的時機,給農民再次“充電”,以達到“磨刀不誤砍柴工”之功效。
3.3 堅持精準原則。精準培訓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上大課的方式,這種上大課形式既缺乏針對性,又容易忽視聽課學員個體差異性。因此,一要從農民實際出發,精確分析農民文化、從業特點、地域差異、選取實際案例授課;二精確分析聽課對象的現實能力、潛質、實際工作要求,從中找出關鍵的共同點和互動性問題,進行課程整合和設計,進而實施培訓;三是在培訓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跟蹤、反饋和總結。
4 從繼續教育上拓展
農村青少年是未來新農民隊伍的主體,農村基礎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今后農民隊伍的素質。當前,首先要保證農村青少年都能接受義務教育,不再出現新的文盲;其次,加大對農村繼續教育的投入,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全方位大面積利用電化教學手段,使廣大農村青少年能夠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再次,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文化陣地,紅色景點,整合各類正能量,營造“紅色教育基地”的濃厚氛圍,努力培養和造就新生代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5 從完善機制上保障
各級政府是農民培訓的主導者,也是責任人,要敢于擔當,積極作為。首先要制定農民素質培訓規劃,從培訓人員、內容、場地、師資等方面建立起完整體系;其次要公布農民素質培訓工程考評辦法,對組織培訓者要全程督導,實行責任追究,不能圖形式走過場;再次建立市場化培訓格局,根據市場變化、用工需求,使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確保實現培訓一批就業一片的效果;最后要探討建立培訓投入的長效機制,倡導銀企聯手,校企聯動,部門配合,多元參與的社會格局,保證培訓資金的充盈和落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已為期不遠,現在已是攻堅的決定時刻,面對這一復雜而艱巨的戰略挑戰,各級黨組織必須高度重視。要完成這一歷史重任,首先要搶抓機遇,將農民培訓工作貫徹整個建設過程,全方位、多角度搞好廣大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一定會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