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爽+孟鑫
摘要:我國的林業消耗速度遠大于造林生產的速度,生態效益越來越低。直到最近幾年,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才意識到林業造林的現狀不容樂觀,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的林業造林工程建設,提高造林質量。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關鍵詞:造林 質量控制 對策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快,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環境,建設用地的無序擴張,過度開發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越來越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改善環境迫在眉睫。良好的環境需要青山綠水的凈化,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的林業造林工程建設,提高造林質量。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一、 我國林業造林的現狀以及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在林業發展中也是如此。建國初期成立了數量眾多的林場,給經濟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林業資源,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林業消耗速度遠大于造林生產的速度,生態效益越來越低。直到最近幾年,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活,才意識到我國造林的現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正常生活的生態需求。本文通過對我國林業造林的現狀深入探討,發現其存在以下問題:
(一) 林業發展相關政策不完善
我國自解放以來,各領域的發展都是摸索前進。在經濟實力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政策的制定也一直在追隨。林業發展中現行的相關政策基本還是早年構建的計劃經濟政策體系,大多沒有及時更新完善,這對林業生產發展十分不利,無法實現對林業造林進行有效的政策性調控。
(二) 造林缺少前瞻性規劃
我國林場是造林生產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大部分造林任務。從具體的造林情況來看,大部分林場都是過分地追求造林面積,追求速度。很多沒有制定有前瞻性,合理的植樹造林規劃。在一些造林項目中,開始都進行得如火如荼,投入大,結局卻不是很理想。大多是忽略了造林的前瞻性規劃,無法實現造林的預期質量。
(三) 基層造林隊伍不夠專業
我國的規模化植樹造林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的,起點較低。相比于世界一些造林技術發達的國家,我國植樹造林的技術水平,造林隊伍的專業素質,還非常薄弱。很多大型林場的造林隊伍滿足不了實際生產的需求。從事植樹造林的工作人員中,大部分人沒有系統學習過專業的造林知識,基本只了解少量苗木的生產技能,還在沿用傳統的落后方法,對新技術新概念的接受能力較弱,缺乏繼續學習、進修的熱情。造林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影響了造林質量的控制,嚴重制約著現代化林業發展的速度。
(四) 造林管理落后
林業造林是一個浩大而漫長的工程,只有建立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貫徹落實到位,才能實現造林的質量目標。從現階段我國造林的管理情況來看,沒有完善的一體化質量管理體系,在造林的生產環節中,關鍵環節的管理制度沒有做到因地制宜。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很多都只是掛在墻上的宣傳文字,具體的管理工作還是尊循守舊,管理方式落后。
二、 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對策
林業發展中,造林的質量控制一直是關鍵的環節。從苗木質量控制到成林質量控制,質量控制的內容多,周期長,面臨的難題眾多。只有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采取有效的對策,才能順利地實現質量控制目標,提高林業造林成功率。本文通過實際生產、學習,總結出在林業造林質量控制中的有效對策,具體如下:
(一) 建立完善相關政策體系
在我國林業政策中,很多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計劃經濟時代,不適應現在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我國的林場作為造林活動的主力軍,基本都是國營體制,沿用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政策體系,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要想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必須先更新完善配套的政策體系,為林業發展做好頂層設計。
(二) 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
在植樹造林項目中,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并落實到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造林規劃應由專業的人才進行制定,充分結合具體的生產條件,比如土壤、氣候、造林規模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還要注重實用性,杜絕紙上談兵的規劃。
(三) 優化基層資源配置,加強生產管理
林業的發展要注重基層的資源配置。只有加大對基層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能確保生產的動力充沛。在人力資源的配置方面,要建立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輸送機制,給一線從事造林作業的工作人員提供合理、有保障的待遇,讓他們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在物資力量的的配置方面,要采購添加先進的林業造林設備,加強信息化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整合。此外,必須全過程加強生產管理工作,確保質量控制對策的貫徹落實。
結束語
林業造林質量的提高不僅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改善環境,能給人類健康的生活添加正能量。因此,我們要在造林生產中不斷探討研究,不斷地改進造林質量的控制措施,提升我國林業發展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萬富,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對策,低碳世界,2016(30):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