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要:一直以來,中國的歷史文明里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校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技能,更多的是教會他們為人處世,如何生存與傳承。思想政治不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學科,卻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對其今后的人生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近年來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然不夠被重視了,學生在上思想政治課時也是無心聽課,敷衍對待,甚至的逃課、掛科。這很大原因是學校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本文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的原因與解決其對策。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對策
思想政治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的課程,但是隨著知識的積累,學科越來越多,思想政治課不再是主要學科時,也越來越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德智體美”的德說的就是思想政治。大學教育雖說是全面方位自由發展的教育模式,但許多大學生都把精力偏向放在專業課和社團活動上面,對于思想政治課和心理輔導課根本不愿意花時間和心思在這方面。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當難做,尤其是在現代市場經濟當主流的情況下,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日漸疲軟,已經開始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了。下面具體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的幾方面體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
1、學校過于重視理論教育,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有個成語叫“紙上談兵”,很符合現在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即使課改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實際教育情況仍是注重于課本知識。現在高校內開的思想政治課程,大都沒有什么實質意義,學校老師為了完成教育任務,學生為了完成學分任務,應付考試成績。都沒有在這方面投入時間精力和感情,嚴重缺失人文情懷,一點都沒有達到開設這么學科的意義。而老師照本宣科地搬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上課堂,學生也沒有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生活中。如果學校愿意多花點的經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老師能在備課時多舉些生動的例子,提高學生的興趣。
2、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的影響
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利益成為人們更關心的重點。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社會氛圍全是圍繞經濟利益,而忽略了思想道德,近年來發生了不少道德缺失的事件,如“我爸是李剛”、“小悅悅事件”、“老人跌倒路人扶起被訛詐”等等這些令人憤怒又心酸的事件。學習思想道德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品行的好壞。經濟社會趨向利益化使得大多數人只認權利,不愿意付出,逐漸喪失基本的美好品德。在這大流環境下,高校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在逐漸降低。
3、心理疏導工作不到位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像沒有根的浮萍,漂浮不定,停留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于發展的關鍵。因心理因素引發的突發事件在各大高校時有發生,并呈上升趨勢。雖然大學里也開設了相關心理輔導課程,每個系院都有專業的心理老師,并有專門的心理治療室,但實際上有問題的學生并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心理老師也沒發揮應有的作用,心理疏導工作很不到位,高校大學生或因感情糾紛、或因學習壓力、或因家庭經濟壓力造成心理問題,不會自我排解壓力困惑而又得不得及時開導而引發沖動過激行為,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
4、缺少人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檢驗課本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家庭的未來希望,上學以來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并沒有過多的接觸到社會,對現狀國情認識不多。多數家長不會讓在上學的孩子利用假期去工作,過早接觸社會,而學校也不能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所以大學生缺少人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不能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缺乏社會責任感,心理素食差,思想道德不成熟。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對策
1.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融入“人文關懷”,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強大學生的服務意識,實現成長和成才的目標。不以修學分為目的,引導學生興趣發展,增加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開設社會實踐課程。以情感人,以身作則,拉近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建立師生平等、相互學習的新型師生關系。因材施教,針對個性不同的大學生不同對待。
2.創造人文情懷濃重的校園氛圍
良好的校園氛圍對學生學習是有很大影響的,能以潛移默化的力量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養,惡劣的環境不僅不能到達教學效果,更讓學生無心向學。注重人文精神建設,讓校園文化充滿人文關懷,讓師生以校園為家,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國家教育部也有明確規定,各高校必須注重人文情懷的培養,把“以人為本”融入進去。同時,也應該多宣傳社會正能量的事件,把大學生培養成正能量滿滿的熱血青年。
3、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個人的知識再多,專業技能再高,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過硬的心理素質,也不能面對壓力,立足于復雜的社會,所以健康的心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引以重視。在原有的心理輔導設施和課程之外,更要及時發現情緒不對的問題學生,盡量疏導排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把心理教育也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定期開展心理輔導知識講座,多宣傳心理衛生知識。
4、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合
每個人都必須踏入社會。在校園里,學校多與社會企業合作教學,建立教育培訓基地,增加學生把理論應用到實際當中的機會。可以鼓勵大學生多參與到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積累社會工作經驗,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更多全能型專業人才,是社會對各高校的期望,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參考文獻:
[1]楊曉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與對策[J]. 科研, 2016(7)
[2]孟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與對策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5)
[3]戴曉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與對策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4(5)
[4]姜大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與對策探討[J]. 職業技術,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