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燕
摘要:隨便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大學校開始重視起了教育理念層次的革新。而接受美學理念作為能夠增強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重要存在,更是受到了廣泛關注。鑒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現(xiàn)階段接受美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剖析了其應用措施。
關鍵詞:接受美學;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措施
接受美學最早出現(xiàn)于德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現(xiàn)在國內(nèi)文學者的視野內(nèi)。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與進步,其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文學界非常具有特色的理論,同時逐漸與教育相融合。
一、接受美學基本理念與特征
接受美學屬于一種新興的文獻鑒賞手段,其認為讀者才屬于文本閱讀的主體與中心,畢竟作品主要還是為讀者的閱讀而創(chuàng)作的。文本自身存在的社會意義與美學價值并非作者能夠提前設定。接受美學認為文本屬于作者創(chuàng)作的,其在文字里面表達的東西是讀者并不知道的。所以從某種層面分析,閱讀這種行為屬于一種猜想活動,也屬于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或是再生產(chǎn)活動。其真正價值在于讀者做出的各種解釋,這是文學作品的隱藏魅力。以高三教材中“老人與海”一文的解讀為例,許多的文獻評論都是談論的“象征手法”、“硬漢精神”之類的,但卻有讀者從這篇小說里面出現(xiàn)多次、隱含特殊意味的文學里面體悟到了其余東西。比方說這篇文章中關于“老人”內(nèi)心獨白“但愿這是一場夢,我壓根兒沒有釣上它······”這部分內(nèi)容,讀者從里面察覺到“老人”內(nèi)心固有的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在不停的動搖,“老人”自身在一次又一次的懺悔。在人與自然殘酷撕咬中,“老人”精神上備受痛苦折磨。這屬于一種全新而深刻的體驗。充分顯示出讀者閱讀文本的感受擁有獨特性與創(chuàng)造性,很好地匹配了接受美學核心理念,符合其基本特征。
二、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接受美學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1.功利主義嚴重
嚴重的功利主義,使得高中生與文本的對話受到了不利影響。而基于升學壓力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出現(xiàn)了偏差。老師關注重心轉(zhuǎn)移到了可能出現(xiàn)的考點之上,反而忽略了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上。這也就造成師生間文本對話備受阻礙,帶有極大的功力色彩。
2.忽略高中生期待視野
高中語文老師對學生期待視野的忽略行為,非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基于自由閱讀情況上的高中生,能夠根據(jù)自身情感與經(jīng)歷展開文本重構(gòu),不受教條主義影響,可以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完成,因此閱讀階段可以獲得愉快感和滿足感。而老師參與的情況下,即便仍以學生為主進行閱讀,還是會讓學生感受到自由閱讀氣氛受到影響。究其原因也是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于重視中心思想的概況與藝術特色的總結(jié),破壞了文學閱讀的美感,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除此之外,過度解讀文本也屬于當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接受美學的措施
1.拓展學生閱讀的期待視野
學生由于期待視野與慣性思維模式的限制,在閱讀過程中通常都會選擇從自己熟悉的角度進行。只是因生活經(jīng)歷與接受能力的影響,其期待視野還有待提升。比方說,高中語文老師先通過各種文本閱讀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然后再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情感體驗。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發(fā)揮出自己的引導功效,對學生的文本解讀有效進行指導,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2.善于抓文本空白點、發(fā)展高中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許多閱讀作品均有著空白點,高中生閱讀階段能夠結(jié)合自身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進行填補。因此,語文老師能夠選擇通過這些空白點培養(yǎng)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比方說,以高中語文教材中《祝福》一文為例,作者魯迅描述祥林嫂人生苦難與遭遇的文字中也同時表達出其自身對當時社會黑暗的一種批判主義。此篇文章里面,祥林嫂這個角色是在新年祝福聲中孤獨死去,魯迅先生并未描述出誰害死祥林嫂的,這是其留下的一處空白點。老師可以把這里當作切入點,引導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在文本中尋找答案,從而提升創(chuàng)新力水平。
3.多維度閱讀
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老師都是把其看著單一的知識傳授體系,沒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比方說就如教材中莫泊桑所著作的“項鏈”一文,部分老師僅認識到女主人翁馬蒂爾德個性特征中貪慕虛榮的一面,看到馬蒂爾德因為追求浮華而遭受現(xiàn)實的懲罰與生活的嘲諷這個角度。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給予學生的引導與解讀就不夠深刻,無法讓學生了解到更深層面,解讀不全面。而從接受美學角度解讀“項鏈”一文,有利于多角度、多層面分析文本,拓展老師的認知角度,靈活思維,將自己對文本的認知上升到一定境界。進一步了解到莫泊桑通過馬蒂爾德詮釋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文化的腐朽、金錢的罪惡以及生存價值的遺缺等。只有老師認識到了作者這種思想境界,在文本解讀中給予高中生的指導內(nèi)容才能更豐富。因此高中語文老師應合理將接受美學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對文本的了解,加深學生對文本認知深度。
結(jié)束語
為了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到文章真實內(nèi)涵,提升閱讀水平。高中語文老師需要提升學生閱讀的期待視野,通過文章空白點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多維度分析文本。實現(xiàn)將接受美學合理運用到文本解讀教學中,發(fā)揮出該理論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耿起航.接受美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品牌,2015,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