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重大改變,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醫護人員的人文修養,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醫學院校不僅要教會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醫學生 醫學生關注時代、關心百姓、關愛生命。
關鍵詞:大學語文 人文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188-01
一、前言
隨著醫學模式的重大改變,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醫護人員的人文修養,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因此,醫護人員人文素質的培養在高等醫學教育中勢在必行。大學語文蘊含著極其豐富厚重的人文精神,是醫學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切實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為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
長期以來,醫學院校受到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淡化,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以醫學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為主導,而對人文社會知識的教育培養涉及甚少,大學語文成“非主流”學科,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技能”通常是關注的焦點,導致醫學生“重專業、輕人文”,知識結構單一,這種現象與醫療改革、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對醫學人才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加上大學語文只是選修課程,而且大多只有32學時,嚴重制約和影響了大學語文教學正常有序工作的開展,使大學語文處于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愛因斯坦曾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所以,醫學院校不僅要教會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醫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教會醫學生關注時代、關心百姓、關愛生命。
三、積極探索《大學語文》教育新途徑
1.精選教學內容,提高自我審視、自我塑造、自我凈化能力
醫學院校開設大學語文,首先要有針對性,兼顧專業,積極與專業相結合,緊密結合醫學教育特點,選擇歷代醫家的醫學典章篇目,主動地貼近醫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專業,培養醫學生的醫學仁愛精神和醫學道德修養。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李中梓《醫家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論述醫生應具備的素養,使從醫著明了應怎么做,不應怎么做,意味深長,發人深思,讓醫學生凈化心靈,受到熏陶、感染、激勵,對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具有現實意義。其次,選取一定數量大家名篇,讓醫學生感悟經典,梁啟超《敬業與樂業》、馮友蘭《人生的意義及人生的境界》,培養醫學生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的精神。還應注意醫學生“內省”、“慎獨”的養成,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荀子的“君子博學而且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等名言警句,對培養醫學生“慎獨”的道德情操,加強自律自省,恪守人生道德防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表達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的一項最基本的能力。大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提高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作為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將來面對的是情感豐富的患者,與患者語言交流是最基本的一項任務。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詢問癥狀、告知病情、交代治療方法、鼓勵配合治療,還肩負著心理疏導、安定情緒、普及醫學知識、介紹醫護情況、建立信任醫患關系等等,這些都依賴于醫生的語言溝通技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醫護人員的語言溝通與交流能力會直接影響治療及愈后效果。恰當得體的語言表達,會成為緊密醫患關系,撫慰患者心靈,激起患者信心,調動患者良藥。大學語文對提高和完善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因此,大學語文教學,應注重醫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廣博地閱讀優秀大家文學作品,朗讀精美的古典詩詞,去品味、去感受語言文字的規范及魅力所在,使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修養得以提高和完善。
3.書面表達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素質修養、知識結構,醫學生作為未來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書面表達能力是其必備的素質
大學語文應責無旁貸,主動地承擔起培養醫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任務。《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規定,為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醫療文書已經具備了法律效力,可以成為訴訟時的有效證據。強化醫學生對醫療文書的重視,注重書寫及字句的規范性、邏輯性、準確性。不能因為字句不規范的書寫,引起醫療糾紛,給自身和單位造成麻煩。因此,規范、準確地書寫醫療文書,不僅是醫護人員應盡的義務,而且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合法證據。另外,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應具備醫學應用文體的寫作能力,但目前大部分醫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較弱,導致醫學知識的普及、醫學信息的交流、臨床實踐、實驗研究成果等的推廣受限,所以,大學語文應注重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練習,為醫學生將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塑造健全人格,葉嘉瑩說過:“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最好的一面,是保存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之中”
大學語文的內容,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情感、道德觀念,醫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切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塑造醫學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質,對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至關重要。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期洛認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應為自我實現的人。“醫乃仁術,醫者仁心”是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倫理道德;“貪念罔生,勿忽貧賤,勿憚疲勞,檢醫典而精求,對疾苦而悲憫”的價值觀念及飽含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悲憫。使醫學生充分認識到對生命的同情與關懷,對生命的尊重與感恩,更深刻地去關注自身,關注生命,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追求高尚的生命,打造健全的人格品質,培養為醫者的大愛之心。
總之,醫學院校的醫學生肩負著“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的重任,不僅要求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有相匹配的人文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引領醫學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參考文獻
[1]楊蕾.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背景下大學語文建設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
[2]王英姿.談醫學教育中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J].教育與職業.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