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鳳媛
為了深化課程改革,我校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指導,融合“為了學生的今天,更為學生的明天”的辦學理念,探索一條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校本課程開發的路子,努力建立并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課程的設置模式,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品位,促進學校的發展。
一、營造以外語為主的多元文化氛圍,構建外語特色校本課程體系
我校是廣西唯一一所在教育部備案的外語學校,是全國外語教學實驗基地。一直以來學校加強國際交流與學習,并與新西蘭、越南、印尼、泰國等國的一些優秀中學和高校結成姐妹學校或合作關系,形成我校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目前學校將加大推進外語特色建設:建設外語課程中心;全面實施小班化分層教學;開設泰語等東南亞小語種校本課程;招收東南亞留學生;繼續與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合作辦學,開設初高中英語特訓班;辦好每年學校英語文化節。同時,集全體外語教師的智慧,改編外語校本教材,增設外語校本課程,開設了“美國文化”“趣味英語”“英美影視欣賞”“世界好聲音—聽歌學英語”“泰語教程”“英語口語情景主題課”“英語播音與演講”等近10門外語校本課程。編寫有校本教材《跟外教學英語》《聽歌學英語》等。通過推行“外語校本課程”實驗,構建外語特色校本課程體系,逐步發展為中西文化交融特色的學校。
二、挖掘校園文化內涵,打造“雅榕精神文化”的校本課程
20世紀90年代,在學校校園內,前任教師種植七棵雅榕(又名:小葉榕),根似龍爪,冠如華蓋,猶如既可遮陽又可避雨的綠色巨傘,用樹蔭為校園創造了一塊宜人的凈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雅榕,盡管環境惡劣卻總能扎根大地;盡管沒有大樹的偉岸,卻總是傲然挺拔;盡管默默無聞,卻總是甘于奉獻。以其蔥郁繁茂的枝葉,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常青和旺盛;以其四面延伸的樹干,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博大和包容;以其寬闊壯觀的樹冠,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友好和雄姿。
我們在學習雅榕“堅韌頑強、生機盎然;樸實情懷,蔭庇他人;巍巍屹立,傲骨正氣;博大包容、品質高雅”的精神品質的同時,努力挖掘包含“雅于德、融于行”理念的校本課程,如: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禮儀、環境美化等課程,使師生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另外,學校曾是陸榮廷軍營的所在地,結合開設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的課題,收集陸榮廷軍營的圖片、文字資料和尋訪記錄,找出陸榮廷軍營中的相關元素,探尋陸榮廷軍營的遺址、故居、古跡,了解陸榮廷人物傳說及軍旅故事;運用地圖簡述陸榮廷軍營的地域分布,分析陸榮廷軍營地理環境與建筑文化的關系,分析陸榮廷軍營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關系;挖掘陸榮廷身上優秀的個性品格,編寫出與陸榮廷有關的校本教材,彰顯我校“雅榕文化”精神品格。
三、整合校外相關資源,豐富校本課程內涵
學校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課程資源,注意發揮家長與社區資源的作用。在豐富校本課程內涵的同時,校外課程資源的新鮮感既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又能為我們培養師資力量。例如:我們的“英語口語情景主題課”就外聘了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師;“泰語教程”課題聘請了泰國博仁大學的莫麗嬌等教師,“無人機初級飛行航拍”與廣西鳳翼天翔航空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還為我校培養了許多年輕教師,為我們下一次獨立開課儲備了人力資源。“財商課——創新虛擬創業設計”聘請南寧市教育局校外活動中心課外活動指導教師,針對高二藝考學生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等課程聘請了“弘星教育”的教師。這些課程都開設得有聲有色,深受學生們的好評。另外,學校位于邕江上游,探究邕江上游水域特點、地形、氣候之間的關系,分析影響邕江上游的地理環境因素。研究邕江上游的漁產實況,找出邕江上游的漁業中有哪些元素吸收了外來文化。同時,校園周邊以平話為方言,研究平話的發展變化和文化內涵,探討平話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研究邕江上游平話地區的建筑實例,說明邕江上游平話地區建筑體現的各種人文品格。開設《旅游與地理》,學校找到了自身的優勢和文化特色,開設《旅游與地理》的校本課程,發展本地文化特色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深得學生喜愛。
四、借助現代化學校建設契機,探討現代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
在互聯網+時代,建設現代化學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現代化不僅僅在于硬件的現代化,更在于軟件。學校的管理文化,課程文化,制度文化都是建設現代化學校的抓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創新適宜于每位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瞄準信息時代的“制高點”,用信息化、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觀念來思考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我校正積極參與“南寧市第二批普通高中現代化學校建設的評估”,這是學校突破性發展的關鍵節點,我們要借助這個契機,努力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如“趣味電子制作”“創新制作DIY”“電腦的組裝及日常維護”“無人機初級飛行航拍”“財商課——創新虛擬創業設計”等課程,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發揮特長、彰顯個性,體驗快樂,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將不斷挖掘新的資源,持續研究并不斷擴充課程內容,多舉措抓實、抓好校本課程建設,使學校的課程文化真正豐富起來,做到學校課程校本化、特色化、個性化,實現校本課程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