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欣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探索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的整合是其中的熱門話題。《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2015年)》旅游大類下設旅游、餐飲和會展三類專業。本文對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尤其是旅游和餐飲等傳統旅游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進行探討,探索高職旅游類專業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的思路。
關鍵詞:旅游 現代學徒制 職業教育 整合
中圖分類號:G7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13-01
在大多數職業教育發達的西方國家都建立了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學徒制系統,現代學徒制也是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有力補充。《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要求,鼓勵我國職業院校“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
一、高職旅游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一)現代學徒制能為旅游行業培養穩定的高素質管理人才
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的畢業生實習及轉正后工資待遇不高,旺季勞動強度大,家庭觀念對服務業存在偏見,很多畢業生沒能堅持下來,實習期結束或經過一年左右的工作便轉行,員工穩定性不高,企業培訓成本大。缺乏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管理人才是旅游企業的通病,如能把人才培養提前到大學三年內進行,安排技藝精湛的企業師傅和校內專業教師全程跟蹤指導,實現招生即就業、教學即工作、畢業即升遷,畢業能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和職業發展機會,學生、家長滿意,企業留住了人才,還提升了專業就業對口率。
(二)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契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師傅帶徒”是一種技藝的傳承和延續,也是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常用方法。導游學徒從助理開始,跟著經驗豐富的正式導游出團學習,積累工作經驗;烹飪學徒跟著廚師長從水臺、打荷、砧板等基層崗位逐步學習本領,最終升格為師傅。學徒入學便能跟著師傅學習本領,三年的培養學徒已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基本勝任基層管理工作。導游、旅行社計調員、景區活動策劃、酒店服務員、餐飲服務及廚師、會展策劃等崗位對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現代學徒制能有效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教學與實際工作接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的目標。
(三)現代學徒制是高職旅游類專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強校企合作的途徑
現代學徒制與我國職業教育整合的重點應放在高職教育領域。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高職旅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標準是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十分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加強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難點,校企合作僅停留在實習生派遣和共建實訓基地階段。這種由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無疑是旅游類專業打開校企合作局面、實現產教融合的新嘗試。
二、高職旅游類專業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經驗啟示
(一)突出產業優勢,靈活學制,產學融合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校區酒店管理專業借助千島湖區已有的20多家高端酒店資源,與資質合格的優秀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提出了“雙主體、三融合、四階段”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通過發揮學校和企業雙主體的力量,使教師與師傅、教室與酒店、崗位與課程充分融合,經過“0.5+1+1+0.5”四階段的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為地方培養國際化酒店管理精英。該試點充分利用了地方產業優勢,實現產業人才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實現了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的完美整合。
(二)學培互通,校企互補,工學交替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學培互通”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時間在企業實訓。經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將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核心崗位工作能力分解成六大模塊,所有生產性實習實訓課程均要求在企業由企業師傅帶領完成,非生產性實訓課程則由校內老師和企業師傅集中授課,實踐教學時數達60%以上,形成“走崗認知、貼崗實訓、頂崗實習”三年不斷線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專業與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與傳統教學相比,畢業生在職業素養、服務意識、服務技能、基層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專業教師下企業跟蹤指導,提升了實踐水平和教學能力,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三)廣東現代學徒制實現模式定制,特色鮮明
廣東省從2011年探索現代學徒制,已是全國試點大省,2017年全省開展試點的高職院校達30多所,試點專業超過50個,占全省高職院校的40%,廣東現代學徒制探索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模式花樣繁多,形成了“學校+大型企業”、“學校+職教集團+企業”、“學校+協會+中小企業”、“學校+園區+企業”、現代學徒連鎖學院、成人教育的現代學徒制、“準現代學徒”模式等七種典型模式。有的產業有大規模企業引領;有的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需依托職教集團或協會牽頭;有的產業根植產業園區,企業眾多,集結合作力量較為容易;有的產業以連鎖經營為主,學徒崗位眾多,合作可持續性強;有的產業急需提升現有員工學歷,學徒以企業員工為主。不同培養模式下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的方式亦大有不同。
三、高職旅游類專業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思路
(一)加強法制化建設,法制引導,政策激勵
我國法律制定還未趕上新形勢的發展,《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勞動法》并沒有針對現代學徒制作出明確的規定,《旅游法》也沒有提出企業對自身員工培訓和參與地方職業教育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制定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明確了學校、企業、學生開展和參與實習的權利義務,但因旅游行業的特殊性,旅游旺季加班、調休是常態,8小時工作制難以保證,酒店一線崗位還需值夜班,這些都與規定的條款相違背,制約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著重在經費、稅收等方面對企業給予扶持,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職能、權限和要求,加強學徒培養過程的監管,把企業育人功能上升到法律層面。地方政府還應配套出臺資金補助或稅費減免政策,對開展試點的專業在招生、學費、學生管理等方面給予政策放寬,使現代學徒制試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探明地方產業優勢,明確企業主體責任
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申報要對地方產業開展調研,確定合作的主體是單個企業,還是多個企業,還是行業組織。另外,職業院校不能單面熱,通過政策引導和院校宣傳,讓企業對試點產生好感,精選優秀合作企業,讓企業向“用人育人一體化單位”轉變,與校方共同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制定課程標準,共同參與教學,共同考核學徒。現代學徒制要求招生即招工,一般來說企業規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能招收到的學徒數量越多,質量也越高。
(三)定制模式,靈活培養,實現產教融合
現代學徒制對企業和校方都是新嘗試,應從體制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招生到就業整個環節注入校企合作元素。不同高校不同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不能完全復制,應根據專業辦學優勢和地區產業特點,定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如以導游和領隊為主要培養崗位的旅游專業,要處理好技能考證授課與崗位實訓的關系,集中授課幫助學徒通過考證,還要制定靈活的帶團實訓計劃,提升學徒專業技能水平。烹飪專業則要根據企業類型定制培養方案,如連鎖西點企業因生產時間固定,集中上午和晚上上班,其余時間都可安排授課,如試點院校推行學分制,則學生可在業余時間靈活選課,三年內完成相應學分即可畢業,分時培養實現了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的整合。酒店和餐飲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也應根據合作企業情況、崗位工作時間特點等進行模式定制。為保證現代學徒制實施連貫性和持續性,院校可與多個企業輪流合作,兩年或三年為一周期,每屆學徒畢業后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招聘新的學徒。
四、實踐與思考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提出了“五個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其中課程對接、教學過程對接和畢業證書對接正是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問題。試點應重在嘗試,當前試點失敗的原因包括企業積極性不足,合作關系中途破裂;學徒招生數量不足,試點無法建立;偽現代學徒制等。現代學徒制與正規教育系統整合沒有固定模式和思路,各試點應認真研究,解放思想,突破創新,發揮地方優勢,善用各種資源,量體裁衣定制現代學徒制模式,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魏中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破題攻堅[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1):5.
[2]王子南,馮水蓮.現代學徒制與我國職業駕馭整合的探索研究[J].職業教育,2013(7):9-13.
[3]雷明化.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校區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5):133-134,137.
[4]何麗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旅游管理等專業中的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4):279-281.
[5]張志,趙鵬飛,李海東.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發展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