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玲
摘 要 作為傳統媒體的《南方國土資源》,在新時期受到了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沖擊,面臨著發行量減少、廣告收益下降、市場有所萎縮等諸多困境。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背景下和新媒體的雙重沖擊下,《南方國土資源》應通過進一步明確讀者定位,主動出擊,尋求與大眾媒體、新媒體合作,逐步走轉型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新媒體;轉型發展;《南方國土資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7-0127-02
傳統媒體存在信息傳播形式、傳播平臺單一,各種信息傳播體系相互獨立、生產和傳播各種信息的隊伍單一、服務形式簡單等問題,所以,隨著新媒體隊伍的日益壯大,傳統媒體面臨著用戶大量流失、發行量大幅下降、各類廣告收益日漸縮水、市場不斷萎縮等諸多困境[1]。
作為傳統媒體的《南方國土資源》,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這些年里,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面臨諸多困境?!赌戏絿临Y源》為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刊登的內容既有為上層建筑服務的深度報道,也有為基層工作者服務的學術交流平臺,還有不產生經濟效益的科普性文章。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背景下和新媒體的雙重沖擊下,作為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該如何取舍,并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呢?
1 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的定位
《南方國土資源》創刊于2003年1月,為月刊。主要宣傳國家及廣西國土資源管理的戰略方針,及時報道廣西國土資源廳的重大決策,交流國土資源、測繪、地礦、海洋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廣國土資源管理的先進經驗等。
考慮到期刊具有文化傳承和經濟收益的雙重屬性,因此《南方國土資源》設置了服務大眾的欄目,如:熱點透視、文化觀園等;設置了為基層國土資源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如科技園地、測繪廣角、工作研究等;還設置了為宣傳各地國土資源管理先進經驗和國土系統先進人物事跡的欄目,如本刊專稿、國土之星、地勘巡禮等。
這樣的做法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讀者群進一步擴大,并相應地擴大了發行量,這對于期刊的生存發展是非常有益的。20世紀80年代,大眾化期刊大行其道,盛極一時,銷量非常可觀。然而,隨著期刊數量種類的增長,大眾期刊的盛景不再,動輒發行十萬、數十萬份的日子一去不回。在新世紀初期,期刊、圖書都呈現出精細化的趨勢,就是定位和讀者群不再局限于大眾化,而是尋求“小眾化”來進行精準定位,以達到在各領域占據一定銷售量的目的。如房產行業的《中國房地產》《觀點地產》,醫學行業的《當代醫學》《中國醫刊》,汽車行業的《汽車之友》《汽車周刊》等。
隨著期刊定位地的細分,期刊的讀者群也出現了細分,細分化對于突出期刊的辦刊優勢和精準定位非常有利。期刊讀者細分化就是對讀者進行準確定位,目標讀者越明確,辦刊的針對性就越強,改進期刊的途徑就越清晰,期刊內容就越貼近讀者。事實證明,在報刊大戰中,細分化明顯的期刊相對容易打開局面,細分化已贏得越來越多同道的認同,不少立足于“?!焙汀熬钡男”娀诳诎l行和廣告上都有不俗的業績[2]。
基于此,可見《南方國土資源》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的定位不夠明確,也不符合當前細分化以及“專”和“精”的發展趨勢。隨著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和新媒體的沖擊,定位的不明確,以及由于身上承載太多的“任務”,《南方國土資源》有可能失去較多的讀者,繼而失去競爭力,導致發行量的下降。
2 在新形勢下如何轉型發展
2.1 區分綜合性和科技性,進一步明確讀者定位
那么,面對市場沖擊和改革的推進,作為綜合性行業科技期刊,該如何取舍呢?采取壯士斷腕的氣魄,將綜合性與科技性分開,才是比較可行的有效之策。
大眾期刊《讀者》的發展之路就是很好的借鑒?!蹲x者》于1981年4月創刊,多年來始終以傳播優秀文化、弘揚真善美和崇高道德觀、倡導人文關懷為己任,在36年的歲月中,源源不斷地為讀者提供著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及崇高博大的精神享受,以其人性的光芒燭照并感動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讀者》原本是純文摘類的期刊,但隨著發行量的和讀者群的擴大,《讀者》對于原來的辦刊思路進行了調整,并且相繼開發了刊登原創文章的原創版,刊登鄉村文學的鄉村版。2004年9月,《讀者·原創版》創刊號推出,原創版首期一問世即打響市場,發行高達68萬冊,創造了令同行驚嘆的新辦刊物發行記錄[3]。
這就是精準定位帶來的成功。參照《讀者》的成功經驗,可見《南方國土資源》的定位模糊不準,涵蓋的范圍也過大,走的不是精準路線。基于此,建議將《南方國土資源》的出版周期由月刊更改為半月刊,拋棄原來的“大眾化”路線,改走“小眾化”路線:上半月主要刊登學術論文,打造基層國土資源工作者學術交流的平臺,主要設置科技園地、測繪廣角、藍色海洋、工作研究等欄目。對于稿件的選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特別是傾向于國土資源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打造成核心期刊奠定基礎。
下半月以專題策劃為主,全面宣傳國家及廣西國土資源管理的戰略方針、法律法規,及時報道廣西國土資源廳的重大決策,推廣國土資源管理的先進經驗等,主要設置本刊專稿、熱點透視、國土之星、一線傳真、南方視野等欄目。應著重加強對國土資源領域重點工作以及國土惠及民生類稿件的策劃,如不動產登記、地質災害防治、土地整治等,以國土視角來展現惠民生、為群眾謀利益的主題,體現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從政策解讀、法律法規宣傳入手凸顯國土資源管理在國家宏觀調控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進行細分后,期刊的定位相較之前進一步明確,不再含混,實現了讀者群向“小眾化”進行精準定位。
2.2 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新媒體一出現,就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互動式的傳播方式向傳統出版業發起了挑戰,不斷搶占傳統出版業的領地,還有著逐步擴大的趨勢。而且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非???,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擁有了接近傳統媒體數十年、上百年才積攢下來的受眾群,這個趨勢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比達95.1%。由于串聯了時間、地域、媒介,信息互通實現了隨時隨地,因此使用互聯網獲取傳媒信息已經成為趨勢和潮流,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
《南方國土資源》在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下,讀者群、發行量以及傳播方式等,都受到了嚴峻地挑戰。為尋求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南方國土資源》開辟了網站,形成了期刊與網站在內容與形式上相互補充的局面;同時與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進行了合作,實現了期刊通過閱讀終端進行流媒體閱讀;2017年《南方國土資源》開設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推送《南方國土資源》刊登的文章,同時,也推送國土資源管理的相關政策。以上幾項措施采取后,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框架已經初步搭建起來,但是其中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而且僅僅依靠這些手段,還不足以支撐起期刊的健康持續發展之路。因此應該向《讀者》學習,在國土資源行業宣傳、各項公益活動、社會宣傳、主題征文、結集出書等領域不斷拓展與創新,同時尋求與大眾媒體、新媒體的合作,通過自身的發展和影響力地擴大,實現角色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擔負起廣西國土資源宣傳的重任。
2.2.1 與騰訊網合作打造“國土人的一天”主題宣傳
以往塑造典型人物,走的是高大全的路線,試圖塑造英雄式的人物形象。這種塑造人物的方法,給讀者的感覺是脫離時代,甚至冷血,而且這種方法刻著時代的烙印,追求的是高大全,所以忽略很多細節,忽略很多感動普通人的一面,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狀態。
在國土資源戰線上,有很多平凡而感人的畫面,也有很多默默奉獻的基層工作者,而社會群眾對這樣一個群體知之甚少。近年來,《南方國土資源》集中人力,對于國土資源戰線的先進人物進行了規模較大和連續地宣傳,塑造了一批批先進的典型。但是《南方國土資源》期刊的影響力和人力資源有限,即使盡全力進行了策劃和采寫報道,但是仍無法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因此,建議打破原有塑造高大全人物的方式,與騰訊網進行合作,借助騰訊的影響力聯合打造“國土人的一天”主題宣傳活動。擬以圖片的方式記錄國土人在平凡崗位上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為社會各界了解國土資源工作打開一扇窗,展示國土人最真實最感人的一面??蛇x取不動產登記、扶貧攻堅、地質災害監測、野外測繪、地質找礦、信訪等崗位,對一線工作的同志進行拍攝,拍攝完成后,集中刊發,形成合力,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拍攝完成后,相關作品在《南方國土資源》期刊和微信公眾號中轉載刊發,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2.2.2 與今日頭條進行合作,集群入駐頭條號
《南方國土資源》期刊是廣西國土資源系統對外宣傳的重要平臺,其主管單位為廣西國土資源廳。目前,廣西正積極適應移動互聯網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大力開展國土資源新媒體宣傳工作,積極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和傳播方式變革。在此形勢下,作為廣西國土資源廳重要宣傳平臺的《南方國土資源》,應順勢而為,促成廣西國土資源廳集體入駐“今日頭條”公共信息發布平臺,并負責運營、更新頭條號文章,擔負起對稿件、視頻的質量進行把關的責任。
進駐頭條號之后,可充分運用這一平臺,定向推送《南方國土資源》期刊的內容,進一步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從而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3 結束語
《南方國土資源》創刊至今已有10余年,目前仍在延續近乎傳統的出版方式,新形勢下,應通過進一步明確讀者定位,主動出擊,尋求與大眾媒體、新媒體合作,逐步走轉型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1)改變期刊的出版周期,變月刊為半月刊,區分綜合性和科技性,進一步明確讀者定位。
2)與新媒體進行合作,發揮行業宣傳平臺的優勢,在國土資源行業宣傳、各項公益活動、社會宣傳、主題征文中、結集出書等領域不斷拓展與創新,同時尋求與大眾媒體、新媒體的合作,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寧寧.論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J].新聞世界,2013(6).
[2]王慶勇.期刊讀者細分化探析——以山東衛生報刊社的實踐為例[J].青年記者,2013(5):85-86.
[3]王立強.《讀者》以何領跑中國期刊[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