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視談話類節目作為電視節目類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視行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以及人文意識的提升,對于電視談話類節目要求越來越高。節目主持人作為電視談話類節目核心組成部分,是實現電視談話類節目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想提升電視談話類節目質量與收視率,節目主持人的傳播策略至關重要。結合工作經驗,對其進行了分析與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7-0164-02
節目主持人的傳播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節目的深度與廣度,對提升電視節目質量與收視率具有重要影響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電視節目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受眾的選擇性越來越多,電視節目競爭日漸激烈。在此背景下,要想促進談話類節目的優化發展,對節目主持人傳播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與闡述,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提供參考。
1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素質傳播策略
1.1 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是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必備的基礎素養之一,是衡量主持人信息傳播與控制能力的重要準則[1]。對于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而言,不僅要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要具備嚴禁的邏輯思維、拓展思維能力,現場應變能力,信息傳播掌握能力等。例如,語言表達能力。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扎實的語言功底、準確的發音以及語言運用技巧,有利于準確闡述并表達信息內涵,使談話者與聽眾明確訪談內容,不會產生理解錯誤、語義表述誤差等問題;邏輯思維能力: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工作屬性主要是進行信息的傳遞與情感的溝通,通過語言形式展現另類的節目風采,所以,嚴謹而清晰的邏輯思維與拓展思維對主持人信息控制與表述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可及時、有效實現編導意愿、自我主觀意識與訪談引導的具體體現,避免訪談內容混亂、言語表達張冠李戴問題的產生;現場應變能力:主持人作為談話類節目全局的掌控者與把握著,在訪談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現場應變能力,用以保證節目的張弛有度,避免談話主題的偏離。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特性決定了主持人與嘉賓在訪談過程中存在不穩定性與不可預知的變化性,如果節目主持人沒有較高的現場應變能力,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影響節目進程與質量。這就需要節目主持人依據自身的專業素質,從整體上把握節目內容,以不同的提問形式與角度,保證談話的連貫性、層次性、遞進性。例如,在《天天向上》綜藝類談話節目中,由于節目活動性、靈動性等特點,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往往會出現思想上的碰撞,從而使談話內容超出設定范圍。在此情況下,汪涵作為節目的主體把握者,應利用一定的策略,對節目內容進行調控與引導,用以避免主題偏離現象的產生,保證節目順利完成[2]。
1.2 政治與文化素質
電視臺作為黨和政府主要的宣傳機構,具有促進政府與群眾溝通、交流的作用。因此,在一些新聞類談話訪談節目中,主持人的政治與文化素養對政策的宣傳、社會輿論的引導、訪談內涵的深化、信息的有效傳遞具有重要影響作用。這就需要電視談話訪談類節目主持人應不斷的學習,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準確掌握政策方針,提升職業道德素養,堅守輿論導向,用以打造個性化新聞訪談類節目,引發受眾情感共鳴。例如,白巖松——著名新聞類談話節目主持人。在它的訪談節目中,可充分感知到主持人的政治素養與文化素養。針對問題往往切中要害,貼近生活,直達主題,觀點鮮明,且具有較高的引導性與啟發性[3]。
2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傳播策略
語言作為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核心傳播方式,是主持人進行信息傳播不可或缺的存在。主持人的語言策略不僅突出了節目的廣度與深度,也代表了節目主持人個人魅力與形象。這就需要節目主持人要在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根據節目性質以及自身特性實現語言傳播策略作用的有效發揮。
首先,把握全局,緊扣主題。由上述分析可知,節目主持人是訪談類節目中的引導者,也是掌控者,主持人只有從節目整體出發,合理運用語言策略對節目內容進行調節與掌控,才能有效提升節目質量,把握節目主旨。例如,在主持人眾多的綜藝訪談類節目中,總會設置具有主導性的主持人,利用語言策略將其他主持人與嘉賓進行整合,對全局進行調控。每當話題出現偏離時,通過問題提問、交流的語言形式,引導嘉賓回歸到節目主題當中,用以保證節目的順利進行與優化完成。
其次,潛移默化,激發興趣。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引導主題內容;激發嘉賓交談興趣,反復提及受眾關注話題,是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策略重要表達形式。在此過程中,需要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具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在明確認知受眾關注話題內容的基礎上,利用一定的語言策略進行反復提問,卻不會使嘉賓感到厭煩或有所逃避。例如,在情感類談話節目中,由于節目性質的原因,在訪談中,多會涉及到相對于嘉賓而言較為敏感與隱私性問題,使嘉賓在談話與交流過程中有所保留,然而嘉賓多數保留的問題,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這就需要主持人合理運用語言策略為嘉賓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反復提問,打開嘉賓心理防線,探秘問題所在,并給予解決,提升嘉賓對節目的可信性,從而樹立節目品牌信譽,達到節目制作效果[4]。
3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情感傳播策略
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要想獲得良好交談成效,促進信息傳播作用的有效發揮,提升受眾關注度,應注重情感傳播策略的運用。這就需要主持人擁有善于發掘與理解嘉賓與受眾心理活動的能力,并能夠根據嘉賓與受眾心理變化調整自身態度與語言表現形式,并通過應用一定的方法進行話題引導,使嘉賓與受眾融入到情感環境中,增強嘉賓與受眾對自身的好感度,從而獲取所需信息,保證節目的順利完成。例如,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與嘉賓進行交談與溝通時,為完成節目任務一味地進行提問或非常理性地進行案件羅列,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嘉賓產生厭煩心理,也會在受眾心理樹立不好的形象。反之,主持人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或應用現實中的案例與嘉賓進行交流,可在潛意識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良好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氛圍。如《魯豫有約》談話節目:魯豫在與明星之間進行交談時,明星情感問題以及過往坎坷經歷是節目組也是受眾相對關注的問題,但對于一些明星而言也是最不愿提及的問題。對此,魯豫并沒有就其敏感問題進行直接訪問,而是以身邊小事或最熟悉的工作環境出發,進行親切的交談,并在此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尋找共鳴,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切度,引導出受眾關注話題。
4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符號傳播策略
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除語言傳播策略、情感傳播策略外,一些非語言符號(包括肢體行為、面部表情以及文字符號等)對語言信息傳遞具有一定的輔助、強調以及補充作用,用以實現信息傳遞或信息引導的強化作用,提升受眾理解能力,增強傳播效果。例如,主持人在與固定或熟悉的嘉賓進行交流與溝通時,我往往會由于彼此之間的熟悉而失去新鮮感,在進行交流時產生疲憊感,此時主持人應抓住嘉賓所表現的非語言信息,并進行及時調整,通過變化風格,增強節目新鮮感,用以提升嘉賓以及受眾的關注度,達到不一樣的節目表現效果[5]。如,在新聞類交談解密《說天下》《元元說話》《楊瀾訪談錄》;情感綜合類訪談節目《魯豫有約》《非常靜距離》等,主持人在進行節目錄制過程中,常會借助非語言(符號)傳播策略進行風格、談話內容、習慣、態度等轉變,用以提升節目質量,強化受眾關注度。
5 結論
總而言之,基于行業發展趨勢與受眾需求,對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傳播策略研究已成為電視談話類節目優化發展與創新的重點內容。作為一名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全方位、綜合性提升自身信息傳播能力,掌握傳播技巧,并結合節目特色與自身個性發展,制定具有獨特風格魅力的傳播策略,用以提升節目質量,增強節目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龍飛,黎澤潮.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現實境遇與發展策略——以《鏘鏘三人行》為例[J].銅陵學院學報,2014(4):76-78.
[2]翟超,王耀紅.主持人——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靈魂[J].新聞論壇,2013(3):47-48.
[3]衣鳳翱.電視節目主持人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策略[J].青年記者,2016(32):42-43.
[4]杜燕文,彭暢.發揮“微力量”傳播真善美——試析節目主持人使用微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今傳媒,2013(8):57-58.
[5]鄭藝.電視方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本土化策略——以恩施電視臺《新聞六口茶》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3(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