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素質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大改革方向。素質教育作為一個鮮明的主題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大宗旨。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應試教育所進行的一大探索,素質教育滲透進教育的不同領域,人文教育又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元素,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完善與成熟,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以提升我國高校職業教育的競爭力水平。本篇文章從我國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意義出發,立足于我國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了我國職業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不同的問題給出了可行性的建議。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帶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鑒和思考,為提升我國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水平注入活力。
關鍵詞:轉型背景 職業教育 人文教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45-02
高校職業人文教育是培養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一個重要元素。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教授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形成內在的品質素養,不僅包括藝術修養,還包括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離不開科學有效的人文教育活動,通過人文教育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能夠幫助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所優化,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一大重要手段。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高校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學生的社會競爭實力的高低。省屬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搖籃,雖然當前職業人文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要重視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問題,并積極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融入新鮮的血液。
一、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意義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但是當前的教育卻忽視了人文教育部分,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知識傳授以及專業教育方面。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人文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重要實踐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主旨,更是當代人文教育的宗旨和原則,教育是有靈魂的活動,并不是知識的堆積和傳輸。人文性本身是教育的一大特征,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切合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人文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具備較高的現實意義
人文教育源于人性,起源于沖破愚昧思想而確立的以人為中心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教育理念。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技能性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所忽視,加強人文教育能夠平衡職業教育的重心,有利于我國新世界人才培養計劃的落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
(三)人文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理論價值依據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帶給我們一定的經濟紅利的同時也給社會發展帶來了一部分負面效應,這就凸顯出了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加強高校職業人文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水平,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進一步健全學生的人格,彌補成長過程中的人文缺失,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我國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大致歸結為三個方面,分別為課外校園文化活動、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我國省屬高校學生的整體人文素質水平不高主要歸結于高校職業教育知識體系缺乏完整性以及合理性。人文教育并沒有列入學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人文教育的目的丟失,學校成為培養技能學生的訓練場,一些高校甚至沒有開設人文教育課程。盡管一部分學校專門開設了人文教育課程,但是教育體系并不系統完善,課程教育質量不高導致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文教育課程內容也相對陳舊,沒有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對課程教學內容有所調整,而是照搬過去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讓人文教育課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實際的效用。
(二)省屬高校師生對人文教育未形成正確的認知
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教育對象相對特殊,存在一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的心理訴求強度更大,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挫敗感甚至自卑感,也造成了職業教育學校生源上的先天不足,這就更需要人文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以及糾正。但是當前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有對人文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人文教育是做表面文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并不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甚至認為是在消磨時間,不如多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受到教師思想的影響,學生也對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人文學習并不重要,在人文教育課堂上沒有投入精力,甚至逃課等狀況時有發生。
三、提升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水平的相關策略
(一)強化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
良好工作的開展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工作認知作為引導。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工作的良好開展需要高校教師強化對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重視,思想上形成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常規技能操作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人文教育的時間和強度,要將人文教育理念貫穿到不同學科教學中。無論是學生成長還是社會需求,都需要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以及較高的人文素質水平,高校的教師應該改變“人文教育”是教學資源浪費的錯誤理念,在實際行動的帶動下改變學生對人文教育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學習理念,端正人文學習態度,要讓學生意識到人文學習的重要性,不僅努力學好專業技能知識,更要認真學習人文知識,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水平,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轉變人文教育思路,優化教育模式
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并不是一項單一的教學活動,而是需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人文教學計劃的開展。學校應該不斷加大教學資源投入來提升人文教育的質量水平,通過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學生更加方便利用優質的教學資源。積極的搭建人文教育資源平臺,讓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進行人文學習,與教師實現更加密切的溝通。高校教師要轉變教育思路,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人文教育理念,努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從根本上優化職業教育的模式,建立健全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機制,依照相關的人文教育規范標準,進行科學有效的人文教育判斷,完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改善高校人文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綜合性發展。
四、結語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文化呈現出多元性。省屬高校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推進的重要主體,更應該受到重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越來越大,辦學的理念不斷更新,辦學的形式更加多樣,但無論怎么改變,高校職業人文教育的作用都不可小覷。人文教育滲透進省屬高校職業教育過程中不僅是教育發展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省屬高校職業人文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有助于學生成為當下社會需要的優秀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德利,劉佩華.關于理工科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貴州工業高職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
[2]孫海瑞,徐仁.論理工科高職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整合[J].遼寧工程技術高職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
[3]石成兵,王兆海.我國高校課程建設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高校教學探索, 2016(9).
[4] 候維杰,李建業.論人文學科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