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 目的 分析將優質護理作用于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40例普外科進行治療的患者, 通過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實施普外科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8±1.4)d, 短于對照組的(10.9±3.1)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0758,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1/20), 低于對照組的30.00%(6/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觀察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結論 在普外科的臨床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方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 普外科;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90
從臨床現狀來看, 普外科患者的疾病大多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 這也相應的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患者的滿意度現階段也已經成為了評估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 因此科室護理質量的提升對于醫院社會職能的體現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兼顧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將以優質護理服務作為研究對象, 將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探討其運用價值, 現對研究過程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本院普外科進行治療的40例患者展開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普外科手術標準[1], 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通過雙盲法將4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其中, 觀察組中男13例、女7例, 平均年齡(45.6±4.4)歲, 乳腺手術患者6例, 行肝膽手術患者6例, 行甲狀腺手術患者5例, 行胃腸手術患者3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6例, 平均年齡(46.2±5.0)歲, 乳腺手術患者7例, 行肝膽手術患者5例, 行甲狀腺手術患者6例, 行胃腸手術患者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普外科常規護理。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僅根據其病情配合相應的基本護理。
1. 2. 2 觀察組 患者行優質護理, 除根據病情配合相應護理外, 其他方法如下。
1. 2. 2. 1 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 從臨床實踐來看, 醫院陌生的環境往往會使患者在入院初期出現各種不適應的情況, 部分患者會出現飲食和睡眠上的質量下降, 嚴重時還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因此, 為患者營造舒適、寧靜且輕松的病房環境意義重大[2];此外, 須定期對病房進行打掃, 并保證良好的光照及通風條件。
1. 2. 2. 2 針對性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多會由于各種原因或身體上的變化, 而主觀的認為是疾病加重或治療失敗的表現, 進而很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因此在整個治療及護理中護理人員都應主動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 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對于不了解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通過一對一的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排除疑惑, 消除由于未知而引起的恐懼;如果患者擔心疾病治療的效果, 可以將成功治療案例對其講解, 幫助其構建戰勝疾病的信心。
1. 2. 2. 3 飲食干預 患者在住院康復期間, 護理人員要根據其身體狀況制訂具體的飲食計劃, 并對患者進食后的反應進行詳細的觀察和記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對患者的近期飲食計劃制訂的過程中, 要對其個人飲食習慣進行適當的考慮, 以免其出現抵觸情緒。
1. 2. 2. 4 健康知識宣教 手術前將疾病知識、治療方法詳細告知患者, 消除其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懼;在手術后要將康復中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 提升其治療依從性。
1. 2. 2. 5 規范護理人員的行為及護理語言 在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的姿態端莊、態度和藹, 這樣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和緊張等情緒;其次, 護理人員在于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或問題解答時, 應該盡可能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以避免患者及其家屬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1. 2. 2. 6 出院指導 出院前告知患者按時到院進行復查, 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統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在整個接受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另將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交由患者或家屬進行填寫, 對比護理滿意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8±1.4)d, 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0.9±3.1)d,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0758,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1/20),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0%(6/2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
2. 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問卷結果提示, 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17例、較滿意2例、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11例、較滿意3例、不滿意6例, 滿意度為70.00%;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
3 討論
相對于常規護理來說, 優質護理要求是在保證治療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患者的主觀滿意度, 其倡導的是“以人為本”即所有護理工作的開展均要以患者為中心, 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充分考慮患者的感受[4-7];普外科多為手術患者, 受到疾病的影響, 出現負面情緒的可能性比較大, 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的感受[5], 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積極的作用[8-12]。
從本次研究結果的各項數據及統計學資料對比結果分析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8±1.4)d, 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0.9±3.1)d,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0758,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1/20),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0%(6/2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17例、較滿意2例、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11例、較滿意3例、不滿意6例, 滿意度為70.00%;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0, P<0.05)。從側面提示了普外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有效性, 方法經驗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 在普外科的臨床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方法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彭小蘭.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當代醫藥, 2015, 29(16):178-179.
[2] 丁愛玲.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5(1):152.
[3] 郭麗霞, 侯俊. 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手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8):1628.
[4] 曾嶸. 論優質護理方式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641-642.
[5] 史彩霞, 王秀娟. 采用醫護合作模式對普外科住院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8):150-151.
[6] 李春梅, 胡愛玲, 郭珊珊, 等. 醫護合作模式對脊髓損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護理學雜志, 2016, 31(2):41-43.
[7] 呂英瑛, 肖玲玲, 錢進, 等. 家居環境改造對脊髓損傷患者焦慮狀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8):926-927.
[8] 李正碧, 羅玉芬, 王小麗, 等. 人本位整體護理在普外科實施的效果評價.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33):146-147.
[9] 楊明菊.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2):42-43.
[10] 王蓉. 普外科優質護理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8):4461.
[11] 朱小燕.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醫學工程, 2014(12):200.
[12] 陳競. 優質護理在普外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4(9):151-152.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