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勇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的日益完善,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局限性被不斷放大,尤其是小學教師灌輸數學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露,并且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種現象的危害。基于此,如何改善小學數學的教育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的途徑這些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討論探究,并提供了一些指導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 能力培養
引言
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意識,鍛煉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這種應用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現階段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多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及時認識到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并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下面我們開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分析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現狀,探究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領域的現狀
(一)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很大影響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大多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服從于
教師的指導跟著教師的思路被動接受式學習,產生對教師的嚴重依賴,不能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產生對數學知識枯燥的印象,逐漸失去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而且數學習題都有標準的答案,更加減少了小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進而退化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簡單,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大多時候死記硬背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在解題過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難以靈活運用公式。
(二)受到應試教育背景的沖擊
在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中,學生家長過于單一的以學生的成績排名作為衡量
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的教育目標也只是追求學生的分數以達到較高的升學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鞏固學生的知識,通常布置繁重的課業練習,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盡快完成學習任務,不愿意花費時間主動思考問題,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逐漸成為應試教育下的傀儡。
二、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領域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注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發揮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程度。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首先讓小學生進行獨立分析、研究問題、驗證答案的過程,數學教師發揮對學生引導輔助的作用,這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技巧的同時產生學生成就感,激發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高效的掌握數學知識。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注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小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解決
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發現解題方法,創新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注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全面鍛煉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
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可見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有利于綜合教育素質的提升,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三、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的有效培養途徑
(一)創建以小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
地位,極大程度的牽制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認清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把課堂交給學生,帶動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思考問題,創建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例如,采用有趣上口的段子開展教學:一只青蛙4條腿,2只眼睛1張嘴,撲通一聲掉下水。按順序提問學生兩只、三只、四只怎么做。學生可以輕松的回答出來:兩只青蛙8條腿,4只眼睛2張嘴,撲通、撲通2聲跳下水……青蛙的數量逐漸增加,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然后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獨立思考n只青蛙應該有幾條腿等,從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選取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營造活潑的課堂效果
數學具有很強的思維邏輯性特點,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選取有趣的教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測量這一技能,講授《米和厘米》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測量同學的身高,到測量桌子的長度,再到測量手指的長度,建立學生關于米和厘米的基本概念,利用測量數據,進而讓學生思考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這樣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建立獎勵機制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來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游戲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只小雞有兩條腿,10只小雞有多少條腿?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搶答。再如,對于《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部分課程內容,教師可以給出例題:有若干只雞有若干只雞和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15個頭;從下面數,有40只腳。問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大部分同學會采用列方程式的方法解答。設雞為x只,兔為y只。
x+y=15,2x+4y=40
解得X=10,y=5。
從而知道雞有10只,兔有5只。其中一位同學經過認真的獨立思考,認為不列方程式也可以快速解答這個問題:
兔:40/2-15=5.雞:15-5=10。
對積極發言或者可以提出多種解題方法的學生,教師提出表揚并給予加分獎勵,有利于讓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思考,主動探究數學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辦法,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子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分析[J].吉林教育,2016,04.
[2]宋開紅.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
[3]王小清.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09.
[4]秦戰萍.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新課程(下),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