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
摘 要:為了更好的提高當前素質教育質量,在當前高中教學中,更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高中生物教學,由于生物與我們生活更為貼近,而且在生物教學中更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學習和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文中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的必要性,并進一步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創新思維 培養 方法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當前高中各學科教學任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高中生物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高中生物難度較大,而且許多知識很難理解透徹。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的必要性
(一)能夠更好的與科技發展需求相適應
當前科學技術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各種新的科學理論不斷出現,在這樣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我們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則需要不斷促進自己思想進步。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模式和思維能力形成時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注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想象,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為學生后續學習和工作帶來更多積極的意義。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一個人如果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則能夠更清晰的理解問題、判斷問題和處理問題,但這種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經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和積累。而培養創新思維則是具備良好思維能力的必要前提條件。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占較大的比重,在實驗教學中,學生通常在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不斷增強,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會針對各種現象提出各種問題和質疑,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為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
(一)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實現的目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啟發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以拓寬,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其教學方式具有多樣化特點,如課堂教學、野外實習、演示實驗、生態調查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以觀察和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對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二)注重生物課堂教學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中學生對知識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高考科目多,難度大,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偏科現象,而對生物學科忽視。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學而有用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不僅要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生物的目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而且還要聯系實際,使學生能夠運用學習的生物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現象和生活問題。教師備課時,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講課時,既能針對性地講授理論知識,又能生動地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別外還要注重實驗課教學,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通過實驗,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的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開展課外科技動,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通過"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在進行日常生物課程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聯想,比如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是什么,為什么動物細胞的細胞壁會消失;這是否是基因在漫長的進化中出現的結果。以此類推,逐漸地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聯想,為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創造條件。
(四)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任何一種新的發現都是從與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開始的。在對學生創新思維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獨特的思考。如在面對原有的解題思路時另辟蹊徑,對問題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門不斷發展中的學科,許多結論的正確性也有待于科學的不斷證實,一旦實驗發現了新的證據,那么原來作為正確的觀念進行教授的內容就會被推翻。
(五)實驗課與理論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意識
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生態科學,在具體教學中,不僅需要講授理論知識,還要開展實驗體驗式教學。特別是在實驗課上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供必要的條件。這主要是由于生物課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單純的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授無法有效的對生物概念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因此通過開展實驗演示,使能夠能夠更直觀、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使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理論課與實驗課有效結合具有必要性,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實驗課來合理設計實驗的流程,針對學生的實際基礎來進行實驗過程和方法的設計,合理調整實驗內容,使其與生活更為貼近。而且在實驗活動中,學生能夠做某通過各種感官來進行觸摸,觀察更為真切,并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在實驗課內容設計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見,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方法,一旦問題出現則正常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打好基礎。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基礎后,學生可以自行設計實驗流程和實驗方法,這不僅有利于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要生物實驗活動結束后,需要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自行尋求解決的方案,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生物課程有一個深層次的認知,在生物課學習過程中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高中生物的教學任務是復雜的,同時生物學科的困難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相信通過教師自己以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合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韶卿.高中生物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02-20.
[2]朱小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長三角(教育), 2012-11-15.
[3]何蘭平.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學周刊, 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