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更高。旅游愛好者數量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本專業人才的加入,在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群體生態文明觀念的培養非常重要。本文以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作為調研對象,從生態文明理念認識、意識和行為三個方面進行調研,通過分析提出了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生態文明理念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旅游管理 生態文明 調研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66-01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報告第三部分中指出“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旅游業已經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行業之一,但旅游業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狀況也較為嚴重,不利于旅游資源的持續開發。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旅游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群體在經歷實踐后會成為時下旅游業的重要后備軍。為加強生態旅游業的建設,生態文明理念必須得以增強。此次調研通過對校內本專業學生生態理念的調查,分析當前本專業學生生態文明理念存在哪些問題,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措施,讓本專業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
一、研究方法和調研對象
此次調研主要形式為實地調查,獲取反饋的主要形式是問卷調查。為保證調研對象的正確性,此次調研選取我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并通過問卷調查從生態文明認知、生態文明意識、生態文明行為和生態文明意識的養成四個方面征詢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調研對象是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旅游管理專業大一、大二和大三三個年級的學生中選取了200人,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回收后有181份為有效調查問卷。
二、調研問卷結果分析
(一)生態文明認知分析
了解我校學生是否對生態文明有明確認知時,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幾個問題。如“你是否清楚生態文明的內涵是什么”這類問題,但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非常清楚”的學生只占145%,大量學生“了解過但不清楚”,比例高達6541%,“完全不清楚”的學生占51%。
(二)生態文明意識分析
關于生態文明意識,問卷中“如果你看到公共場所有廢紙,你是否會將它扔入垃圾桶”,9901%的學生選擇找到垃圾桶后將廢紙扔入垃圾桶。但當學生評價自身生態文明意識時,學生中只有2455%認為自己具備較強的生態文明意識,7203%的學生認為自身生態文明意識一般。
(三)生態文明行為分析
在生態文明行為調查問卷中問及學生是否有勇氣阻止他人不利于生態文明的行為時,2899%的學生會勇敢勸阻,但存在6157%的學生明知他人行為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卻并未采取措施制止。
(四)生態文明意識養成措施分析
這部分調查主要反映了學生對生態文明意識養成的意見和建議。目前,為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學校一般采取開設生態文明課程的方式,但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高達7139%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更應被當做一門選修課來上,1601%的學生認為將生態文明意識養成的內容加入公選課中即可。
三、調查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反饋出來的信息,學生這一群體需要加強對生態文明的了解,認識到生態文明對人類的重要性。從學生的生態文明行為來看,學生具備基本的生態文明意識,也同意接受生態文明理念的熏陶。但學生僅能做到自己維護生態文明,沒有勇氣主動制止別人破壞生態文明。
四、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生態文明觀念的具體措施
(一)宣傳生態文明觀念
之所以學生群體對生態文明觀念不夠了解,一方面是他們不夠關注國家和社會大事,另一方面則是政府、學校以及景點各方宣傳工作不到位。首先,政府應當利用多種渠道將生態文明保護的精神下達,在電視臺播放生態公益廣告,完善城市環保設施。其次,學校應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深刻體會生態文明維護的艱難性。最后,景區應當提高對游客的要求,禁止游客帶零食進入,對破壞景區生態文明的游客按例賠償。
(二)生態文明課程的開設
無論是十八大的精神指示,還是新時期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要求,高校都應當開設生態文明課程,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首先,將生態文明課程列入公修課程中,提高學生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另外,高校可以在其他課程中加入生態文明觀念的相關內容,例如加入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或《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課程中。
(三)組建或加入生態文明社團
無論組建還是加入生態文明社團,目的都是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將意識貫徹于行為,不僅僅是將生態文明觀念掛在嘴上。加入生態文明社團后,應積極參加社團實踐活動,如植樹、收舊報紙、打掃校內干道等等。
參考文獻:
[1]劉秀麗.高校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的調研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4):79-80.
[2]趙永峰.淺談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5):47-4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