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潔
摘 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否真的恰當,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具有可發展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指導性。作為班主任,應該時時為學生著想,設身處地為家長考慮,有一顆同理心,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矛盾和誤會。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主任日常的瑣碎和繁雜讓很多人心力交瘁。我們一方面要完成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要處理班級的各種突發狀況。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法寶和絕招。
我也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否真的恰當,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具有可發展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指導性。倘若能找到一條適合所有班主任管理的基本規律,那么,我們的工作將會事倍功半。
后來我當真從一件小事中找到了符合以上條件的基本原則。
周四下午,班級很多學生都帶了社團工具到學校。
放學的時候,唐某急急忙忙告訴我,班級賈某把機器人的零件散落了一地。現在趴在地上撿,我皺皺眉,心想:這個孩子太不小心了,回頭一定好好說說他。送完路隊回來,我看到賈某從校門口拼命往教室跑,問其原因,說是工具箱和一個小機器人不見了,要回去找,我也跟著小跑起來。身后是孩子的爺爺,他背著書包也往教室方向跑去。
到了教室門口,空空如也的走廊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工具箱丟了。
我仔細詢問了賈某情況。他目光躲閃:“放學的時候,我拿了很多東西,李某就好心幫我拿一部分,誰知袋子破了,零件散了一地,我就把自己的工具箱和小機器人放在班級門口的走廊里,隔壁班排隊走過之后,我的東西就全不見了。所以肯定是隔壁班同學拿走了。”爺爺聽了這句話,用篤定的眼神看著我,希望得到我的解釋。
說實話,我心里是不高興的。因為在面對孩子的“證詞”時,家長們總是不自覺地站在孩子的一邊,潛意識里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吃虧了,是別人欺負了自己的孩子。而這一次,又是好幾千塊錢的東西,爺爺自然會有些抱怨。我不急不忙地說:“同學撿到東西都會放在學校門口的失物招領處,你們要不去找找看?”爺孫倆聽了急忙跑到門衛處。
不一會,爺爺打電話來說:“老師,對不起,還是得麻煩您幫忙找找了,傳達室也沒有,明天務必請您到隔壁班找找。”實話實說,我也工作了一天了,而且我在班級多次強調自己的東西要自己保管好,可是孩子東西丟了卻依然找到班主任,委屈和氣憤涌上心頭,我默不作聲地掛了電話。
半小時后,我接到孩子媽媽的電話:“老師,實在對不起,孩子在家哭說東西丟了,周六就要比賽了,就算明天買也來不及了,能不能請您幫我問問隔壁班同學?請隔壁班同學的班主任在他們班群幫忙找找,一定幫忙找找。”我的心有些軟了,孩子為了丟失的東西哭了,這該是多傷心才會讓他哭呀?以前調皮的時候,怎么批評都沒有哭過,現在為了自己的失誤傷心得哭了,連著上班的媽媽都跟著著急起來。
孩子的心情我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也能理解。我答應家長一定幫忙找找。然后我在班級群里發尋物啟事,家長都能看到老師的用心。我又打給隔壁班班主任請求幫忙,一個小時過去,依然沒有結果。
其實,東西不會丟的,那么大一個箱子,孩子不可能拿回家,家長也不會看到那么大一個箱子就不聞不問的。所以我心里還是有數的。
第二天,果然在隔壁班的講臺前找到了。原來是隔壁班一個同學看到走廊上有一個工具箱,上面又沒有名字,害怕被人領走,就放回教室等老師解決。但是又不覺得是大事,就沒有跟家長說明。隔壁班的班主任有點尷尬,我倒是心生一計。
回到教室,我問賈某:“東西找到了嗎?寫名字了嗎?”
賈某搖搖頭。
我說我找到一個,你看是不是你的?我拿出工具箱。他開心極了,重要的東西失而復得,自然對我眉開眼笑。
我嚴肅地說:“先別高興。你昨天說是隔壁班同學偷了你的東西,對不對?”
“……”
“你沒有調查,憑借自己的想象就說別人偷了你的東西,這樣的做法對嗎?”
“……”
“隔壁班的同學看到一個沒有貼名字的工具箱,害怕被人踩壞了,害怕被人冒領,東西又貴重,不敢放在失物招領處。所以放在教室里,等老師處理。而你卻一口咬定是別人偷的。人家做了好事卻被污蔑了,以后誰還會伸出援助之手?”
賈某不說話,低下頭,咬著唇。
我們很多時候,會被一時之氣蒙住內心,孩子是這樣,家長也會這樣,就連老師偶爾也會這樣。其實靜下來想一想,事情也許并不是那么糟糕。
反思我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因為累了一天了,還要有事煩我,而影響心情,自己心情受影響不說,還會影響自己對事情的判斷。所以,我們都需要同理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班主任,更是應該時時為學生著想,設身處地為家長考慮,有一顆同理心,這樣學生、家長、老師之間就不會有那么多誤會和矛盾了。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