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琴
語文課堂教學有著其學科獨特性,學生的提高在于日常語文知識的積累與沉淀,因此語文學科的課堂前置存在著獨特方法,否則學生會囫圇吞棗、事倍功半,不利于其語文素養的形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前置,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著兩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一是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很難靜下來獨立進行前置學習;二是小學生的各方面語文積累少,影響其前置學習的興趣、速度及效果,能夠完成的達不到預期效果,有要求不能好好學,沒有要求更不能學,勉強完成更是千姿百態、錯誤百出。優化的語文課堂前置,著重體現出語文教師對課標、教材的把握與理解,也體現出對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狀況、發展前景的綜合理解,因此進行完美的前置有著必要的方式、方法與形成過程的注意事項,現根據日常課堂教學經驗對前置進行方式、內容和反思三個方面的闡述。
小學語文課堂前置的方式一般有三種:當堂能夠完成的前置學習、簡單的課前前置學習、稍復雜的課前前置學習。如果是此堂能夠順利完成的知識或是大部分學生都有相關內容知識的積累隨機完成的,一般采用第一種,這種方式只需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的語文學習,較適用于低年級學生學習或較簡單內容的學習,例如,一年級上學期由于學生識字量和寫字量沒完成多少,這時就需要當堂在老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完成。再者,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的知識儲備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順利完成,也可在當堂完成。簡單的課前前置一般適用于精讀課文或較難文章的學習,給予學生更多更細的前置內容也是完不成或是達不到效果的,只要安排其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基本內容,整體感知內容即可,在課堂上,在教師和同伴互助的情況下,共同完成新知的學習。例如,學習《鳥的天堂》一課第一課時的前置學習,只要要求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讀熟課、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前置內容的設置不能過多、過難。第三類稍復雜的前置學習,適用于中年級學生的學習或一般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給予完整、細致的前置引導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學;略讀課文受其內容及學習結果要求的限制,留給學生課堂學習的交流時間有限,這時候有效的前置性學習尤為重要,掃除文字障礙、讀熟課文,根據老師的前置設置,理解文章的一些必要學習內容,然后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如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時,由于本文是略讀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前置學習的首要任務要讀熟文章,要讓學生真讀,才能在課上完成其他任務,還要利用問題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課文描寫的壯麗景觀,并能用自己的方法介紹課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從字詞中品文,從文章中悟理,讓略讀課文的學習并不簡略。
小學語文課堂前置的必要內容都有哪些呢?我認為有三個:
一是仔細地讀。語文課文的學習重要的內容就是讀,所以讀是課前前置的首要內容,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讀課文時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認識、不理解的生詞,這時前置學習內容中老師就要提醒學生用工具書幫忙,并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積累本上,從而更好地讀順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順利,從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并發現疑難,從而得到課堂交流研討的內容,因此,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高聲讀、輕聲讀、默讀等,家長共讀、家長簽字都是小學生讀的必要方法。
二是認真地寫。語文學習,讀是重要的,寫同樣也是重要的,光讀學課文是不完整的,僅靠“看”是不能學懂的,必須親手做一做,做的首選就是寫。寫首先要寫生字、生詞、生僻句子,寫好詞好句;運用詞寫句子,利用句子寫段,從而進行相應的習作訓練,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寫的習慣,畫出關鍵詞、重點句段,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文中的重點、難點,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三是系統地悟。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升華過程。學生通過反反復復地讀、認認真真地寫以后,學生要對這些學習內容進行加工和整理,從而對文章產生相關的見解與感受,這就是“悟”。悟出的東西是相當珍貴的,悟中出“理”,悟中出“情”,這一升華過程更有利于文章的深入理解,感悟文章、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達到完美的教育與學習。簡單地說,教師要指導學生順暢悟出正確、有用的道理。
課堂前置是重要的,對于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更重要,它是引領和指導小學生學習課文的根本方法,一個好的前置學習形成過程是逐漸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但是我們只要指導到位,通過必要的前置方法,完成必要的前置內容,得到更好的前置學習效果,課堂前置會讓小學語文學習更出實效,更方便地達到語文教育教學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愛萍.探究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
[2]劉宗寶.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