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東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所展示出來的廣泛應用性日益突出,在小學階段,信息技術學科不僅是學生的必修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為其他基礎學科的發展做著貢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學科整合
多年來的實際教學,我深感信息技術只有與其他學科進行完美的整合,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它的優勢,如果脫離其他學科做載體,單純地講信息技術的重要,信息技術就會成為無本之源。因此,我在實際工作中,關注了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的關系,更注重了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促進作用。下面我以《美麗的丹頂鶴》一課為例,談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
我設計的課件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六課《美麗的丹頂鶴》。這一課向我們介紹了丹頂鶴的樣子及生活習性,課文篇幅比較長,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整篇閱讀有一定的困難,加之,丹頂鶴雖然夏季生活在我們的家鄉,但是對于小縣城的孩子來說,他們并沒有親眼見過,我和語文教師劉瑞敏老師共同商議,這一課利用課件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輔助完成任務。因此,《美麗的丹頂鶴》一課課件必須遵循語文學科及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來設計。
首先,我準備了如下資源并進行了有效處理。
1.我在“百度”中搜索到丹頂鶴及青蛙、老牛和公雞的圖片并下載。
2.應用“數碼資源網”下載了丹頂鶴及青蛙、老牛和公雞的特效音,然后用“酷狗軟件”中“制作鈴聲”的功能截取音效。
3.利用“碩鼠網站”下載了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和丹頂鶴飛翔的視頻,并利用“格式工廠”截取課件中需要的視頻片段,然后再用“格式工廠”將這些片段合并并轉換為WMV格式,最后將所有素材插入到PPT中,設計出生動形象的課件。
由于語文教師是非信息技術專業,對于電腦的操作有局限性,只能是簡單地操作易于應用,所以,在課件的操作方法上,我選擇了只要鼠標單擊相應按鈕就可以完成操作。
本課件的設計原則是側重于應用性、易操作性,同時也不失語文教學中文字的美觀性,在聲音與圖片的結合中,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多種感官刺激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在與授課教師商議后,我的課件在使用時分為五個板塊,下面我具體進行說明:
第一個板塊:我在引入新課時,在PPT中插入青蛙、公雞和老牛的特效音,讓學生聽聲音后猜出動物名稱,聽到熟悉的聲音學生很快便猜出來,教師點擊出示圖片,音圖匹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當聽到丹頂鶴的聲音,有些學生能猜出來,而后教師點擊出示丹頂鶴圖片,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從聽覺到視覺給學生刺激,啟發學習動機。易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課堂。
語文教學注重語用功能,避免不了在課件中出現文字,而文字的出現也要求適時。所以第二板塊這樣設計:
第二個板塊:用文本框插入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理解詞語和誦讀重點段落。新課教學中,因為學生是一年級,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會很長,運用PPT分段出示重點內容,便于學生閱讀,另外運用圖片理解詞語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易控制,學生易投入,省時省力。
語文教師注重知識拓展及語法訓練,所以第三板塊設計運用圖片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運用圖片展示丹頂鶴的生活,拓展學生的思維。在這個版塊中,我在PPT中設置動畫,通過單擊,連續出現丹頂鶴的生活圖片,學生耳目一新,興趣濃厚,在圖片定位后,啟發學生運用“丹頂鶴不論是 ,還是 ,都顯得高雅、優美”句式說話,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設計,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引發思維發散,句式訓練恰到好處。
第四個板塊:在第四板塊的設計中,我運用了音頻。音頻出示丹頂鶴的優美與高雅的姿態。在這里我把視頻與音樂通過格式工廠進行截取和合并,把丹頂鶴精彩的舞姿展示出來。給學生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劉老師對這一環節很滿意,她認為此處的課件運用很好地彌補了語言描述的蒼白。
語文教學除了語用功能,還要注意情感的升華,所以,在第五板塊中設計了音樂視頻,以此來展示人與丹頂鶴的動人故事。
第五個板塊:音樂視頻展示人與丹頂鶴的動人故事。這里,我把利用“碩鼠網”下載的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格式工廠”轉換格式后插入PPT中,在教師娓娓敘說中,用視頻音樂給學生營造一個濃烈的氛圍,引導學生體會人與丹頂鶴的動人故事,引發情感共鳴。
《美麗的丹頂鶴》一課的課件設計是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發展規律設計的,凸顯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完美結合。這一課件設計不追求華麗,只求具有便于操作、具有實效的原則,為低年級的學生學好語文營造氛圍,同時也通過聽覺、視覺等感官獲取美感,促使學生樂學。
在授課過程中,劉老師運用自如,學生在教師的語言及課件營造的氛圍中,既體會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又得到了思想上的升華,感受動物與人的和諧之美。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