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萍
摘 要:盡可能地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個母語化的環境,力求讓學生輕松學英語、靈活用英語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師追求的目標。以此為目標,提出了浸潤式語用教學這一理念,介紹了其概念,陳述了其優越性,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這一理念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浸潤;語用教學;應用
一、浸潤式語用教學的概念
概念一:浸潤
浸潤,即浸染熏陶,逐漸滲透,沾濡滋潤。在英語教學中,“浸潤”是指盡可能地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力求讓學生輕松學英語、輕松用英語。將圖片、音頻、視頻浸潤整合于一體,將浸潤知識技能拓展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將浸潤融于課內外,全方位、多渠道地讓學生“浸泡”在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浸潤,意味著創造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浸潤,意味著體驗生活,讓學生學以致用;浸潤,意味著提供資源,讓學生自主提升。
概念二:語用教學
語用學是研究分析語言在特殊語境中的意義的一門科學領域,目的是研究如何在不同語境中恰當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側重研究語言的“恰當性”,涉及文化、語境等內容。因此,語用教學要求教師創設合乎教學內容的語境,運用多種資源,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揣摩、感悟、體驗、探討、習得并運用知識(包括口語與書面語、口頭交際和筆頭寫作),達成交際目的的素養和技能。
概念三:小學英語浸潤式語用教學
在浸潤式語用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教學環境以及學習氛圍是客體。浸潤式語用教學是指通過這些外在因素來發揮作用,使學生像一塊干燥的海綿一樣,“浸泡”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充分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最終使學生可以快樂自由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二、浸潤式語用教學的優越性
1.全方位英語學習環境
浸潤式語用教學的目標是全方位、盡可能地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力求讓學生輕松學英語、輕松用英語。因此,浸潤式語用教學理念,意味著整合多方資源,讓學生“浸潤”在母語化的英語學習環境中;意味著滲透中外文化認知和跨文化溝通,讓學生“浸潤”在英語文化中;意味著課堂提問設計,讓學生“浸潤”在英語思維中;意味著互聯網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浸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中。可見,在浸潤式語用教學理念的引領下,英語學習環境是多渠道、全方位、全過程的,學生的英語素養也能因此有效提高。
2.輕松習得英語
浸潤式語用教學意味著打造全方位的英語學習環境。學生“浸泡”在全方位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有地道的英語學習資源,多種教學手段,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僅能學得快,學得好,更學得快樂;使學生不僅習得知識、技能,更感受文化,根植品格,學生的綜合語用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浸潤式語用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開發浸潤式語用教學環境
浸潤式語用教學首先要求語用教學環境的開發。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全方面地研究浸潤環境:如打造校園英語文化、營造班級英語氛圍,創設課堂英語情境,建設家庭英語氣氛;浸潤地道的英語歌曲,欣賞西方真實的視聽資源,感受西方真實文化,滲透英語思維;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例如:在新授五上Unit 8“At Christmas”時,課前,教師與學生一起裝扮教室,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圣誕節;在課上,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適時地讓學生欣賞地道的歌曲Jingle bells,視頻Father Christmas is coming等,學生不僅學得快、學得好,更學得快樂。
2.打造浸潤式語用教學課堂
在浸潤式語用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浸潤式語用教學課堂將孕育而出:即研究如何整合多種資源,創設真實、自然的英語環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學習方式,與環境相互作用,幫助學生在綠色生態的學習系統中更好地習得知識,提高語用能力,實現知識、技能、價值觀的和諧統一。例如:在新授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第二課時時,筆者在課前在黑板上張貼了一個地球,在新授過程中將實物、視頻、音頻等資源加以整合,或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并將手工、美術等有效融合于教學,邊教邊運用邊將實物貼于地球,最后的成果讓師生深感震撼,課堂氛圍一度達到了高潮。
3.開創浸潤式語用教學的成果表現形式
基于浸潤式語用教學的理念,開發、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例如:舉行校園英語節,開展英語戲劇社團,舉行英語課本劇表演,舉行英語演講比賽等。隨著英語活動的頻繁開展,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
通過開發浸潤式語用教學環境,打造浸潤式語用教學課堂,開創浸潤式語用教學的成果表現形式,學校的英語課堂呈現了新的面貌,學生能夠在自然狀態下輕松、快樂地習得、運用知識,學生的語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何偉英.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語用能力[J].新教育,2014(4):84.
[2]趙悅.用文化來浸潤語言: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江蘇教育,2010(4):54-5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