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 要】本文提出了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解問題存在的原因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具體措施。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在試點學校實施以來,新的教學模式已為更多的專家、學者所接受、認可。本文分析了傳統教學法老師講學生學這個單一模式的弊端,闡述了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方法和優點,以自己實際的教學實踐成效論證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確定和改進“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初中學生;主體模式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生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中心出現。使他們能夠主動發揮自身潛能,從而在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一、傳統模式的初中英語教學的弊端
我們中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個性。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傳統的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老師給學生灌輸式教學模式把教師認真備課講課內容豐富有條理作為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講解占去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給學生的實踐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成了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顯然不符合語言教學規律,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它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壟斷了大部分發言權而學生只有聽課和記筆記的份兒。幾乎沒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產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學習動力。第二:它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研究表明: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取決于學習者的語言習得系統,而加速該系統發展的前提是學習者必須有機會接觸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并將這些輸入充分吸收。還指出初中英語課堂的主要作用是創造輸入被吸收的環境。以促進語言習得而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課堂,一方面,很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輸入,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強調語言的形式和準確性必然會導致學習者緊張,焦慮,致使輸入難以被吸收。
二、初中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模式的好處
初中英語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化,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學生在大量創新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從各個角度不同側面鍛煉了自己的各種能力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使他們能自發地改正缺點、發揚優點,努力學習。能激發他們自覺、自主地學習,這已經是實行評估的一大收獲了。然而在這個英語教學中老師讓學生作為講課的主角,可以有效地激發初中生內在的責任感,因為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上快速發育時期,通常表現為模仿能力較強,比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素質直接或間接高低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自主備課,講課,使用多媒體從而增加學生自主動手和動腦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進步采取了鼓勵機制,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種使用不同類型但均直接一致地反應教學目標的學生成績測量方法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得出了那些原本會被貼上“好學生”或“差生”標簽的學生在學習進步上的差別,給予所謂的低分獲得者學習過程中更多的幫助,有助于所有學生的學習進步,這也就避免了高分和低分的差距拉得太開,縮小了分數分布的范圍。這些學生的任何一點點進步都會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任何差生的存在無疑是一種人才的浪費。
中學英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應體現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能力的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學生將來對英語的需要,還要考慮到他們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需要課堂教學要為學生創造條件。以便他們經常有機會表現和檢驗自己的能力這有利于初中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還應考慮到學生用英語交際的需求。這種交際要盡可能地接近真實情景,包括場景和內容尤其是內容要盡可能地體現學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長需求。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總結
初中英語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中一切圍繞教師轉。由于重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發展潛能的挖掘和自我評估能力的培養,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構建知識;提高技能,強調培養創新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更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教育思想。作為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研究教育教學規律,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體現人文關懷”的理念, 勇于實踐, 加強合作,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