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娜月
【摘 要】興趣是一種心理品質和心理發展,是學生成功的內在起點和學生個性完善發展的組成部分。興趣能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愛,能喚起學生的自覺性。要使學生樂于學習,教師要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要把課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因為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學習內在動力、智慧、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只有學生樂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發興趣;教學策略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學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一、運用電教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而現代電教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單一表現手法為多種表現手法。鮮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連續的動作,極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每當打出幻燈,播放錄相,錄音機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嘆不已,優美的樂曲讓學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優秀的描寫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激發學生愛國的情感。學生沒有到過桂林,就文章中的語言文字也難以打動學生的心,對作者描繪的景物抒發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錄音相片,優美畫面展現在面前,再加上錄音機深情的配樂,學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麗的畫卷,真會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他們的熱愛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這也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輕松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教學質量。再如在低年級教學識字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一般一節課可教6~8個生字,而利用了電教手段,則可達到12~14個生字,效率提高了,因為電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課時間縮短,練習時間大增,練習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時幻燈出現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幫助記憶,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尤其對低年級學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畫面,有利于他們識記。
二、巧設巧引
語文教師要能夠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通過繪聲繪色的描繪,精辟透徹的分析,具體準確有刻畫,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千里長街送總理》時,學生對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場景很難入境,更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必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與作者有同樣的情感,緊緊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調。我用低沉的語調說:“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祖國上空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停止了跳動,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萬群眾自發云集在十里長街上,在一片淚雨與哀哭中向緩緩而去的總理靈車沉痛告別,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教師滿懷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氣氛,這樣學生一開始上課,神情就很專注,很有興趣與老師交流,感受到老師情感脈搏。教師還可以采用繪畫這一手段激發興趣。例如:教古詩《幕江吟》,詩中描寫深秋時節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教師可針對詩中景色美這一特點,先展示蔚藍天空,水平如靜,岸邊柳樹倒垂,池里荷花開得正艷的背景圖,再畫上日落的太陽,水面一半紅一半綠,在荷葉上畫晶瑩透明的露珠。構成了一幅形色兼備的風景圖。就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腦海里浮現一幅美麗的圖畫,進入了詩人描繪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用死記古詩,硬背詩意及中心,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聯系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能應用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否則知識也將推動其本身人價值。現在的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都考慮到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那么在教學的實際當中,教師也要將教學過程與生活緊緊的聯系起來。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面比較窄,好奇心又特別強,如果老師能將教學內容與洗滌有意識的結合起來,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滿足了學生好奇心,而且還會讓學生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他們內在的精神需求。目前,小學低段的識字量是很大的,因為選材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及時再出現,根據心理學遺忘的規律,儲存的住處長時間不在大腦中再現,印象不深的將會被遺忘。教師就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現提供條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主動識字。利用物品的商標、招牌、標志名稱等加深對生字的了解和鞏固。這樣,學生也有一種成功感,學習的主動性會增強,學習效果必然會好。
四、開展競爭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比試競爭,所以我認為實行“語文學習小組競賽”活動很有必要,該活動可將學生劃分成六個“語文學習小組”,每小組設組長一人,依據學習成績不定期地輪換。把學生的讀書、寫字、作業質量、單元考試成績等都納入學習小組的競賽內容,每月一小結,每學期一總結。此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的成績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引導。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這兩種興趣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間接興趣的力量,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教育,盡量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長久性、穩定性,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真正落實好素質教育。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只是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生的主體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有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